楼主:中国Y字军 - 

土尔扈特蒙古族服饰的族群标识与物质文化形态研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2:16:49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13世纪中外旅行家对蒙古族服制的这种特点均有详细记述:包括依据性别构成的服饰习俗、年龄构成的服饰习俗、职业特点构成的服饰习俗、阶级等级和社会地位构成的服饰习俗以及根据服饰质地、色彩、工艺、式样构成的服饰习俗等。从这些记述看,蒙古民族的服饰习俗,男女服装款式相似,都穿长袍。其服右衽交领,少数为方领,腰间密密打作细褶,以帛带束腰,腰围紧束突出。衣肥大,长拖地。初以毡、皮毛、皮革制作,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周围民族纺织品的传入,开始以棉布、织锦、丝绸等制作。喜穿红、紫、绀、绿等色衣服。冬服二裘,一裘毛向内,一裘毛向外,以御寒。富有者以狐皮、狼皮等珍贵毛皮做皮袍,以布、绸、缎做衣面;而穷人则只以狗皮或山羊皮做皮袍。这种长袍用途和优点颇多,乘马放牧中能护膝防寒,夜宿还可以当被盖。乘马时紧束腰带,能保持腰肋的稳定垂直。⑦蒙古人头戴各色扁帽,帽缘稍鼓起,惟帽后垂缘,用两带系于颈下,带下复有带,随风飘动。但元朝的后妃及大臣正妻,都戴顾姑(固姑、姑姑)冠,据《黑鞑事略》载,顾姑之制,"用画木为骨,包以红绢金帛,顶之上,用四五尺长柳枝或铁打成枝,包以青毡。其向上则用我朝翠花或五采帛饰之,令其飞动。以下人则用野鸡毛。"⑧此冠禁忌人触摸。对这种富有特色和体现民族服饰的习俗惯制的蒙古族妇女所戴的帽子,元末人熊梦祥则有以下一段详细描述:"罟罟,以大红罗幔之。胎以竹,凉胎者轻。上等大,次中,次小。用大珠穿结龙凤楼台之属,饰于其前后。复以珠缀长条,褖饰方絃,掩络其缝。又以小小花朵插带,又以金累事件装嵌,极贵。宝石塔形,在其上。顶有金十字,用安翎筒以带鸡冠尾。出五台山,今真定人家养此鸡,以取其尾,甚贵。出土文物--顾姑帽罟罟后,上插朵朵翎儿,染以五色,如飞扇样。先带上紫罗,脱木华以大珠穿成九珠方胜,或叠胜葵花之类,妆饰于上。与耳相联处安一小纽,以大珠环盖之,以掩其耳在内,自耳之至颐下,光彩眩人。环多是大塔形葫芦环,或是天生葫芦,或四珠,或天生茄儿,或一珠。又有速霞真,以等西藩纳失今为之,夏则单红梅花罗,冬以银鼠表纳失,今取其暖而贵重。然后以大长帛御罗手帕重系于额,像之以红罗束发,峨峨然者名罟罟。以金色罗拢髻,上缀大珠者,名脱木华。以红罗抹额中现花纹者,名速霞真也"。⑨由此可见,顾姑帽的富丽和名贵,也只有达官贵人家才能够戴的起。它主要起着身份和社会地位识别的功能及作用,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观赏和礼仪的习俗惯制。到了明代,蒙古族的服饰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受到汉服饰文化的影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夷俗记.帽衣》载,在蒙古族的服饰中有袍、裤、无袖短衣、毡斗篷、布衬衫、靴子、长袜、帽、围腰等。其衣服的式样,"凡衣无论贵贱,皆窄其袖。袖束于手,不能容一指。......袖之制促为细摺,摺皆成对而不乱。膝下可尺许,则为小缏(织丝为带曰缏),积以虎、豹、水獭、貂鼠、海獭诸为皮缘。缘以虎、豹,不拈草也。缘以水獭,不渐露也。缘以貂鼠、海獭,为美观也。"⑩袍子因质地不同,种类很多,除以羊皮、羔皮制作以外,还有丝绸锦缎袍,夏布长袍,虎、豹、狼、獾、狐、海狸、灰鼠、银鼠、貂、野猫、水獭等兽皮制作的袍子。11男女都穿靴子,靴底薄便于骑乘。帽子较小,"仅可以复额,又其小者止可以复顶,赘以索系之项下。其帽之檐甚窄,帽之顶,赘以朱英,帽之前赘以银佛。制以毡,或以皮,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2:17:22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或以麦草为辫,绕而成之,如南方之麦笠然,此男女所同冠者。"12而在蒙古族的上层社会中,贵妇人则仍按照等级地位佩戴传统的顾姑帽。至清代时,蒙古族的服饰,由于受到满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创造了具有满式风格的清代品官冠服。清代蒙古王公贵族,由于封爵任官,一般穿清朝的官服,服制按文武品级,分不同的质料、颜色与花纹。但普通蒙古人的服饰变化并不大。穿长袍,式样与元朝时期的服饰大致相同。清代蒙古族各部落服饰中区别最大的是头饰,样式之多,装饰手法和用料之精美而讲究,真是难以尽述。而且在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因其部落的不同,又呈现出各种独特的服饰装束,即使是同一部落,也往往因居住地域和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各有千秋,被赋予了各自的文化内涵和习俗惯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2:18:00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土尔扈特蒙古族服饰的物质形态与习俗文化特征不同时代的服饰,反映着不同族群对服饰文化的理解和诠释,也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以及不同历史阶段中不同层次人群的社会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土尔扈特部作为蒙古民族的重要组成部落之一,随着蒙古民族漫长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变迁,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传统民族服饰的古朴特征及习俗惯制,并传承和延伸着蒙古游牧民族的服饰文化走向未来。(一)反映了中华文化主源之一---草原文化的特质关于草原文化的内涵和特质问题,目前在学界莫衷一是,观点各异。但从以物质形式存在,以非物质形式传承的土尔扈特蒙古族服饰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内容看,其已具备了崇尚自然、践行自由和英雄崇拜的草原文化的一些特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2:18:53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1.崇尚自然以游牧生产方式为生计的蒙古民族,较之农耕民族来讲对自然的依赖性则更为强烈,使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价值认识和理解更为深刻,他们不仅将人当作自然的一部分,而且将自然当作敬奉的对象,以一种敬畏和爱慕的心情崇尚自然,护卫自然。这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充分体现。并且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作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一以贯之,使之能够在知、行统一上得到升华。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反映在少数民族服饰上,往往表现出来的是对宇宙间超自然的力量的崇拜和信仰,并以类比的方式加以解释,依照现实物质的特征,如颜色、形状、质地等将其视为是有灵魂的物质加以崇拜。如2006年8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上,鄂尔多斯市查干苏力德生态旅游公司代表队的服饰,由9位俊朗、剽悍的的男子分别身着代表苏力德中的太阳、月亮、天地、北斗七星、狮子、九足九缨等寓意的服饰,让人们除了感受到古老英雄史诗的凝重外,还感受到了蒙古民族对自然崇奉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从土尔扈特蒙古人的服饰无论男女老幼其服饰的质地、颜色、缝制的技艺、以及所反映出来的内容上看,无不处处反映着这种崇尚自然的物态形式。如土尔扈特蒙古人的女装,其主要用料为丝帛、绸缎、粗布、褡裢布等。女装又有已婚妇女和未婚妇女服饰的区别。已婚妇女的服装,在制衣时需用12种以上颜色的线缝制,在袍衣腰间用手工缝绣出如同彩虹般的"桑格尔其格",前襟是3-4道,后腰是4-6道皱折,然后沿着整个滚边儿向上,用5色线缝3次。土尔扈特语称其为"秀日古勒";再用各色丝线在皱折边上织网式压沿,土尔扈特语称其为"查勒莫"。然后在两胯处缝制出一个四方形小绣袋,土尔扈特语称其为"塔布",主要用于挂装饰物如:针线包、钱包、手帕等。前襟靠下与一般蒙古袍不同,已婚贵族妇女长袍外一般穿着布长坎肩,土尔扈特语称"乌吉",肩头翘起;一般牧民妇女也着长坎肩,称"策格德格",肩头是平的。已婚妇女的帽子主要是"陶日其格",其形状象地球仪半圆。左右梳两条辫子,将辫子放入发套,为月牙形。这种装饰的含义被土尔扈特部未婚姑娘的短坎肩解释为:帽子代表地球、脸代表太阳、发型代表月亮、耳环代表繁星。未婚姑娘的服饰与已婚妇女的服饰相比,有两个不同特点。一是土尔扈特姑娘一般穿长袍,上着一件紧身短坎肩。短坎肩的压边全部用编辫子的方法绣制"秀勒就日",以3、4、5条辫子绣制不等,技艺十分精湛,漂亮而大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2:18:56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1.崇尚自然以游牧生产方式为生计的蒙古民族,较之农耕民族来讲对自然的依赖性则更为强烈,使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价值认识和理解更为深刻,他们不仅将人当作自然的一部分,而且将自然当作敬奉的对象,以一种敬畏和爱慕的心情崇尚自然,护卫自然。这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充分体现。并且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作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一以贯之,使之能够在知、行统一上得到升华。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反映在少数民族服饰上,往往表现出来的是对宇宙间超自然的力量的崇拜和信仰,并以类比的方式加以解释,依照现实物质的特征,如颜色、形状、质地等将其视为是有灵魂的物质加以崇拜。如2006年8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上,鄂尔多斯市查干苏力德生态旅游公司代表队的服饰,由9位俊朗、剽悍的的男子分别身着代表苏力德中的太阳、月亮、天地、北斗七星、狮子、九足九缨等寓意的服饰,让人们除了感受到古老英雄史诗的凝重外,还感受到了蒙古民族对自然崇奉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从土尔扈特蒙古人的服饰无论男女老幼其服饰的质地、颜色、缝制的技艺、以及所反映出来的内容上看,无不处处反映着这种崇尚自然的物态形式。如土尔扈特蒙古人的女装,其主要用料为丝帛、绸缎、粗布、褡裢布等。女装又有已婚妇女和未婚妇女服饰的区别。已婚妇女的服装,在制衣时需用12种以上颜色的线缝制,在袍衣腰间用手工缝绣出如同彩虹般的"桑格尔其格",前襟是3-4道,后腰是4-6道皱折,然后沿着整个滚边儿向上,用5色线缝3次。土尔扈特语称其为"秀日古勒";再用各色丝线在皱折边上织网式压沿,土尔扈特语称其为"查勒莫"。然后在两胯处缝制出一个四方形小绣袋,土尔扈特语称其为"塔布",主要用于挂装饰物如:针线包、钱包、手帕等。前襟靠下与一般蒙古袍不同,已婚贵族妇女长袍外一般穿着布长坎肩,土尔扈特语称"乌吉",肩头翘起;一般牧民妇女也着长坎肩,称"策格德格",肩头是平的。已婚妇女的帽子主要是"陶日其格",其形状象地球仪半圆。左右梳两条辫子,将辫子放入发套,为月牙形。这种装饰的含义被土尔扈特部未婚姑娘的短坎肩解释为:帽子代表地球、脸代表太阳、发型代表月亮、耳环代表繁星。未婚姑娘的服饰与已婚妇女的服饰相比,有两个不同特点。一是土尔扈特姑娘一般穿长袍,上着一件紧身短坎肩。短坎肩的压边全部用编辫子的方法绣制"秀勒就日",以3、4、5条辫子绣制不等,技艺十分精湛,漂亮而大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2:19:33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是土尔扈特姑娘到15岁就需按照传统习俗盘起长发,梳鬓或带朱红玛瑙或丝绸围巾用来围头。冬季姑娘们头带狐皮帽御寒。土尔扈特蒙古人的男子服饰多以蓝、棕、灰色为主调,古朴庄重。而且多数为蓝色,这与蒙古民族崇拜大自然---信奉长生天有关,在他们看来,苍穹的颜色浩瀚无边、纯洁美丽、清新永恒,因此无比敬慕苍天之蓝色,为达到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统一,蒙古民族男性一般都身着土尔扈特部男人的蓝色长袍与苍天相谐的蓝色服饰,而女性往往身着与大地相谐的绿色服饰。因此,他们常自豪地自称为"蓝色民族"。服饰的面料多为布帛、绸缎。男袍又分为袍、拉布亚格(土尔扈特语,袍以布、棉花、驼绒为原料)、皮长袍等。男袍的特点是穿起来修长精干,不显臃肿,袍长一般在1米至1.5米之间,领口、袖口、襟边、下摆处都有各种花边。而且男子长袍外边也都佩有坎肩,坎肩的制作方法同土尔扈特姑娘的短坎肩一样,都采用的是"秀勒就日"法。所不同之处在于,男子坎肩的两边开叉处需缝制"衣森努何"(意思是九方块)。有对襟、右衽两种,高领,银、铜扣装饰。土尔扈特蒙古族男人的帽子,分达官贵人的"干登帽"和百姓的平绒"黑林帽"以及有别于喀尔喀蒙古部落的狐皮(或兔、绵羊羔皮)制作的"哟登帽",它的缝制是由帽顶中央缝接而成,戴后左右帽扇扣至下巴处,后帽边盖至两肩部。土尔扈特蒙古人的服饰中,男士腰部装饰有腰带、精致的褡裢、银链、银鞘的蒙古刀、火镰、鼻烟壶袋、定情物、碗袋等。土尔扈特蒙古人能够始终保持着自己部落的服饰特色和服土尔扈特男士腰部装饰物饰文化习俗,并不断世代沿袭,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消费本身的习俗,而与他们部落的历史、自然环境和狩猎、游牧等生产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从其服饰所指述的内容、服饰采用的质地、颜色及缝制技艺上看,与他们依然固守传统,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和信仰习俗惯制是分不开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2:20:08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2.践行自由向往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宽阔的生活天地和自由环境,因而在民族性格和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自由的因子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熔铸于其民族的性格中,并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这种践行自由的思想或理念在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多数都信仰万物有灵,并将许多动物和植物作为图腾。服饰中体现的图腾信仰除隐寓于各种独特的纹饰外,还表现在形体和色彩的异质重构和对自由的向往。蒙古民族由其生活方式所决定,向往自由的欲望则更加强烈。元代蒙哥皇帝于1251年的登基诏书中曾这样说过:"要让有羽毛的或四条腿的,水里游的或草原上生活的各种飞禽走兽......自由自在地飞翔或遨游"。这种向往自由的理念,致使蒙古民族至今在其服饰上面都以精湛的技艺,刺绣着各种动物和植物,以形体和色彩的异质连接着人与自然,天与地浑然一体的重构和对自由的向往。土尔扈特蒙古人服饰中的鼻烟壶袋、定情物、碗袋、针线包等,选料讲究,色彩鲜亮,有大红、天蓝、黑色等,刺绣的图案有十二属相动物、双鱼、蝴蝶、以及各种花卉等,无不彰显着其独特的民族个性和文化个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2:20:38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3.英雄崇拜民族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懂得崇拜英雄的民族,才是英雄的民族。崇敬英雄,倡导英雄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和价值取向之一。这一点,在少数民族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少数民族崇拜的英雄并不是力量出众的莽汉,也不是独善其身、恃才傲物的众叛离亲者,"英雄"必须是顾及群体利益、与群体休戚与共的人;英雄还是不畏强暴、知难而进者,直至为理想献出生命者。英雄崇拜的功能在于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因此在少数民族中,人们普遍崇尚英雄,奉行英雄精神,把效法英雄当作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这种文化传统,体现在诸多方面。而在蒙古族的服饰中,那种反映查干苏力德的太阳、月亮、天地、北斗七星、狮子、九足九缨等寓意的服饰,则最能集中体现这个民族对英雄的无限崇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2:21:15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反映了蒙古族部族内部服饰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各个民族族际交流的结果总是体现在文化习俗领域。在蒙汉杂居的地区,蒙汉两族存在着大量吸收对方文化习惯的现象,表现在语言、居住、饮食、婚葬、娱乐、民俗宗教等多方面发生的改变或添加。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蒙汉近距离交往的深入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正常民间交往中得以伸展的民族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和自愿性。而额济纳旗土尔扈特蒙古族族际交流的特点之一,是蒙古族部族内部服饰文化习俗惯制的相互吸收和伸展在民族服饰上的反映。目前,额济纳旗共有人口16000人,蒙古族人口有7000至8000人,蒙古族中有土尔扈特、喀尔喀、额鲁特、和硕土尔扈特已婚妇女的服饰特四个部落的蒙古人,但以土尔扈特蒙古人为主。四个部落的蒙古族在生活习惯上大致相同,但在服装、服饰上仍有些不同,如土尔扈特服饰,款式传统,简捷雅致,色彩艳丽,美观大方。男女拉布西格蒙古袍都比较长,宽松得体,特别是女子服饰华丽别致,与众不同。男子穿小开衩蒙古袍,女子穿直角襟不开衩蒙古袍,婚礼、节日期间妇女禁束腰带。男女蒙古袍均有圆形、方型马蹄袖。这与喀尔喀蒙古族的长袍明显不同。男子蒙古袍以蓝、棕、灰色为主调,系腰带时在后腰两侧垂有一尺长打结穗子,皮蒙古袍一般镶宽边。土尔扈特蒙古人男女冬夏季均戴套日茨克玛拉盖,所不同的是,男子的套日茨克玛拉盖正面图案为"钱"形图案,两侧为"吉祥"图案。冒顶有红色顶结,帽耳上镶貂皮或水獭皮,夏天无帽耳。而女子戴的套日茨克玛拉盖,正面为"火"形图案,两侧为"吉祥"图案。后来在与喀尔喀蒙古族部落的长期游牧生活和生产中,由服饰实用的习俗惯制所决定,如原料、做工的考究及经久耐穿;规格样式的舒适合体;气候冷暖的适应等,逐渐喜欢上了喀尔喀蒙古族的优登帽,致使很多人都开始戴这种帽子。土尔扈特蒙古人中富裕人家春、夏、秋季喜欢穿香牛皮靴,有靴尖上翘和平底之分。中等和贫苦人家一般穿的是塔尔寺康青靴或克木靴。冬季穿自制的毡底或香牛皮或熟皮靿靴子。但后来也逐渐接受了喀尔喀蒙古部落的毡靴。在各民族长期的共同生活和文化交流中,各民族或部族间生活习惯及文化融合、彼此文化渗透是一种现实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每个民族或部族都有其最具代表性的服饰,这种服饰既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立符号,成为一个群体的标识,也是该民族符号系统的一部分,是内部支系、地域、次方言区之间文化认同的信号。因此,土尔扈特蒙古人服饰虽然在某些方面吸收了喀尔喀蒙古部落服饰的一部分,但从总体上看,并没有影响土尔扈特蒙古人服饰本身作为一个群体标识的特点。如土尔扈特蒙古人传统土尔扈特未婚女子的服饰的套日茨克玛拉盖、女子直角右衽蒙古袍、男子开衩蒙古袍等,仍明显区别于喀尔喀、和硕特、额鲁特蒙古人,穆斯林蒙古人、13鄂尔多斯蒙古人及其他部族的民族服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2:21:50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反映了传统服饰文化的延伸与现代服饰文化的融合趋势蒙古族作为一个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民族,其民族服饰在该民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有着跨越历史文化的属性。蒙古族服饰的习俗惯制,既凝聚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了符号的属性,也有着多重意义所指,并且延伸向未来。当今的纺织和服装业几乎都被现代化的机器生产所替代,而土尔扈特蒙古人的服饰则主要还是靠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其民族服饰特色鲜明,做工讲究且细致,图案精美高雅而不俗。在手工技艺上利用了镶边、勾边、编织边、花边、哈那边等装饰,使服饰与佩饰达到了和谐有致,体现了土尔扈特蒙古人独特的传统缝绣艺术和高超的技艺,并反映出这个爱美民族于服饰的实用性之外对服饰审美性的追求。土尔扈特蒙古人各种款式的服饰都可以说是一个严谨而精细的集合体,遵循了服饰美学的法则,不同的男女佩饰与不同的男女民族服饰呼应,构成了协调的整体风貌。但是,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一样,额济纳旗的土尔扈特蒙古人和其他部族也经历着"现代化"和强势民族文化的冲击和变迁。首先,多数土尔扈特蒙古人遵循服饰的实用习俗惯制,平日里已不穿带传统的民族服饰而改穿汉族服饰,只是在佩饰上如戒指、耳环、项链等方面仍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及民族认同感。更多的时候,土尔扈特蒙古人只是在集会、仪式、那达慕大会和婚礼上穿戴自己民蒙古民族服饰的现代嬗变族的服装服饰。其次,从土尔扈特蒙古人的民族服饰的传统习俗来看,也在现代文化中正悄悄地发生着较大的嬗变。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