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平:从部队通信员到中国能源大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2-17 02:35:40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安徽大地,在煤城淮北市,叶红平的名字是伴随着神奇在老百姓的口碑中传诵的。作为全军英模大会的特邀代表,作为安徽省的人大代表,作为安徽省的十大民营企业家,作为中国再生新能源的领军人物,作为一个拥有难以统计荣誉光环的成功人士,居然在报纸、刊物和网络上找不到关于他的人物专访,打开百度搜索:叶红平,安徽国华集团投资公司总经理,退伍军人,1986年停薪留职创办公司,从开煤矿入手逐步发展成为拥有核心制药理论——氧化应激窗口期理论及十几项国际、国内制药和生物质再生能源领域发明专利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注册资金3.73亿元,年销售收入12亿元, 2007年,国华集团跻身于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在安徽众多的“煤老板”中,他是睿智的,用资源的米,做高科技的饭,在他的引领下“国华投资”的主打产业已顺利的通向“高科技医药”,“再生能源转化”、“环保产业”的康庄大道。短短几句话书写了他的低调人生。

  走近叶红平,落座在国华集团公司总经理宽敞的办公室里,我们谈人生、谈生活、谈理想、谈创业,当眼前这位个头不高的中年人,口若悬河地与你聊起高科技、聊起新能源时,我惊呆了。我不会相信叶红平当兵前仅是一个初中二年级只念了半学期的初中肄业生,回望他办公室书框里摆满的各类书籍,联想到我在外围采访时驾驶员小殷无意说的一句话:“我们叶总跟别的老板不一样,他是一个没有业余爱好的人,他的八小时之外,除了看书就是上网学习。”我似乎找到了这位集团公司总裁领导下辖五个企业年产值超过12亿元,日进329万元财富拥有者的真经。但是,我的想象过于简单了,叶红平能够成为今天的叶红平,是走过了一段复杂、而别人却难以复制的艰苦人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2-17 02: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贴必回才是修养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2-17 02: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看看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2-17 02: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2-17 02: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要求人人回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2-17 02: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额......顶一个

签到天数: 5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2-17 02: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个凑数的。。。

签到天数: 14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02:36:29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纯真的岁月给了军营

  青春都是一样的纯真,看你在那儿浪漫。1977年11月2日,胸带红花的叶红平穿上新军装,离开了农村人民公社,来到了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他入伍来到北京卫戍区某师炮团一营,驻地在北京西郊偏僻的东高地。从工厂到农村,应该说叶红平吃过苦,受过累,也体验过人生的酸甜苦辣,没想到部队又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第一道关是开山炸石头,那时团部刚刚迁址,为了节省开支,所有的营房建设都是战士们自已动手。驻地选在一座山边,山上无穷无尽的大石头,都需要战士们加班加点地搬走。几公斤重的铁锤在手上挥舞着,三人一组,一个扶铁钎的,两个抡铁锤砸钎的,一天下来,衣服全湿透了,弄不好破皮出血是家常便饭的事。刚开始,叶红平真的受不了,本来身体就很单薄,适应不了这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他想打退堂鼓,却又想到一同来了108个同批的战友,别人能扛得住,我为什么就扛不住呢?是不是自己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是不是自己变得不像在工厂和农村了?叶红平一遍遍地问着自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千古名言在脑海中翻腾着。

  这个时候,一个人物的出现为叶红平指引了一盏心路明灯。他的排长汪洋,是一位军队高级将领的后代,几乎和叶红平同时来到连队,他们吃住老百姓家的民房里,同睡大通铺,作为干部又是大首长家的孩子,他看不出一丁点儿与其他干部战士不同的地方,白天抡大锤走在战士前头,晚上总是看到每一个战士睡下了自己才躺进被窝里。每天如此,遇到雨雪天,排长除了组织战士们学习外,自己总是在那儿看书学习。有一天,排长找来叶红平,对他说:“小叶,你很聪明,我觉得你应该多看看书学习,将来我们国家发展的步伐加快了,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是寸步难行的,像我们年轻人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不断进步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真是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本来排长在叶红平心目中就是偶像级的人物,他讲的话句句听到了心里,落实到了行动中。

  大约半年后,有一天营部书记找来叶红平,说:“经过排长汪洋的推荐、考察,营首长决定调你到营部担任通信员。你个人有什么意见吗?”叶红平当场表示:服从组织安排。书记除了表扬他在连队干得不错以外,更多的是提了遵守纪律、团结同志、积极勤快、协调关系的总要求。这是叶红平没想到的收获,太让人喜悦了。他在心里感念排长的同时,更有一种踏实肯干、不获全胜不收兵的感觉。到任的当天晚上,吃完晚饭,营长简单地冲了一个凉水澡,换下衣服就要带部队去看电影了。当晚团部放影队来施工工地慰问一线的干部战士。叶红平很想去看电影,但营长的衣服换下了,不洗了怎么行呢?于是,他打了一盆水,倒了一点儿洗衣粉将营长的衣服泡在盆子里,拎起来,三下五除二地换了一盆水清了一遍就晾起来了,其干净的程度不言自明了。第二天,营长查看新来的通信员洗衣的效果,发现领子和袖子上脏东西都还原封不动地存在。营长自己将这件上衣重新洗了,营部书记看到营长自己在洗衣服,忙叫过叶红平:“你的工作职责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让营长洗衣服?”叶红平一动不动地站立在那儿,仿佛地下有条缝都能钻进去似的。营长是一个性格很开朗的人,还和叶红平开了一句玩笑:“你知道为什么领袖难当吗?就是因为它先脏先破,要更多地接受磨练,洗衣服只要把领子和袖子洗干净了,其余的地方都好洗!”叶红平不好意思地看着营长,点着头,他明白了“领袖”这一词来源于衣服。从这件事中,他得到了一条很深的启示,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一丝不苟,打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了。

  又过了半年,营首长推荐叶红平到师部司机培训大队学习汽车驾驶。1981年12月20日,叶红平退出现役,回到安徽淮北。四年的军营生活,他先后荣立3次三等功,2次团嘉奖。由于处在军队干部改革的特殊时期,当时士兵不直接提干,院校还没有恢复招生,所以与叶红平同批来的108名战友全部退伍回了原籍。

签到天数: 14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02:37:20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快乐的事是挑战自我

  叶红平回到家乡后被安置在淮北无线电厂。进厂是以驾驶员的名义招收的,可进了工厂一年,也没有车开,上班天天大眼瞪小眼,什么活也没有。迫于无奈的叶红平只好自己找人调到了市烟草公司,正儿八经地当了一名货车司机。烟草公司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很好的单位,就是现在来说也是很难进的部门。刚进公司那会儿叶红平每月拿28元一月的工资,半年以后,领导就给他重新定职定级了,每月能拿36元钱。这在当时普天下猪肉每斤0、73元一斤的物价社会,36元钱能够养活一个五口之家是不在话下的。

  知足常乐不是每个人的天性,有一个星期天,叶红平的战友李继超突然找到他,说自己有个急事要处理,请他帮忙跑一天车,碍于战友的情份,叶红平满口答应了。谁知这一顶班之后,已经从事个体运输专业户的李继超三天两头的轮到星期天就有急事了。一个月下来,李继超塞给叶红平100元的劳务费,说:“这是你的辛苦钱!”叶红平说什么也不肯收下:“战友之间帮个忙,你还请我吃饭了,我怎么好意思收你的钱呢?”李继超说:“亲虽亲,财物要分明,这是你劳动所得。”看着李继超的一副真诚的架式,叶红平才收下这100元钱。

  当天晚上,叶红平失眠了。在单位上班一个月辛辛苦苦才挣38元钱,帮战友顶班干4天就能拿100元钱,这道简单的算术题折腾得叶红平翻来覆去在枕头上睁大着眼睛。其实,这并不只是一道简单的算术试题,这是智慧的较量,这是胆识的斗争,这更是冲破世俗的人生抉择。

  1986年3月,春节刚过不久,头顶着所有亲人反对的压力,叶红平毅然放弃烟草公司开车的肥差,停薪留职了。他与四名战友合伙花5000元从某部购卖了一台报废的拉炮牵引车,经过改装,上路跑运输了,当时其他战友每人最少拿1000元钱,只有叶红平没有钱仅拿了500元钱,余下的入的是技术股,因为这个车交给他开。两年下来,这辆车在叶红平的精心呵护下,跑运输共赚得两万多元钱。

  此后,不甘寂寞的叶红平,把运输的蛋糕的越来越做大了,他用赚来的钱,加上到银行贷款,购卖了一辆解放CA——141型柴油运输车,用他自己的笑言,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会计、出纳、驾驶员数职一肩挑。因为在自己真正的单干期间,他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跑运输其实也赚的是点辛苦钱,如果在跑运输中自己再与经营挂上钩,那就能够获取更多更高的回报。仅半年,从商战中叶红平悟到了一个理儿: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淮北是安徽著名的煤矿,有着丰富煤矿资源,只要将这条产业链打开,财富的大门必将向你洞开。就这样,叶红平经营的步子迈快了,运输的车轮提速了。他又贷款卖了三辆大货车,请战友和朋友帮助跑运输,他自己潜心抓经营、搞管理,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真正地当上了名副其实的老板。那段时间人很疲劳,但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人怕出名猪怕壮,叶红平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了,运输也跑的红红火火了。这个时候,就有一些好事的单位和个人来找茬了,今个儿要点赞助,明个那里修路,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讲的就是一个理儿,谁让你有,谁叫我没有呢?这种混蛋的逻辑也成为一种逻辑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有一次,有一个公安部门不问青红皂白地找到叶红平,说:“你现在做的是投机倒把,是进来呆一段时间,还是交点罚款?”叶红平知道有理讲不清,那个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完全吹进家乡,明明是合法经营,还是照样被扣上“投机倒把”帽子,他在心里想着:我这样一个小老百姓,到那儿去投得了机呢?叶红平问他们要罚多少钱?对方说一口价:五万!

  “我也没挣多少钱呀?你一下子就罚我这么多,我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呢?”

  “那我们就先拘留你了!”说着,那人就拿出了手铐。

  叶红平无可奈何地摇着头:“我回去送给你们!”当天,叶红平交了这莫名其妙的五万元罚款,心也一下子掉到了冰天雪地里了。80年代后期,一般工作人员还是拿几十元一月的工资,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呀!不久,伤透了心的叶红平离开了生养自己的故乡,在一位朋友的举荐下到福建石狮发展去了。

  石狮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崛起的南方沿海集镇,当内陆省份还在探讨着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话题时,这儿盖起了高楼、修通了坦途,个体户像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着。南方的气息是诱人的,南方的天空艳阳普照,叶红平一直费解,为什么同在一片蓝天下却不能呼吸到同样的空气呢?从淮北到石狮,政策差别咋这么多呢?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投资了60万元,开办了一个服装刺绣加工厂,说白了,就是别人生产服装,他们工厂帮助绣商标,刺绣厂从国外进口了一台机器,工人每天三班倒地生产,歇人不歇机器。当年就收回了投资成本,几年下来,厂里有了可观的效益。按理说,就这样经营着,走的是一条稳步发展的道路。叶红平的心事不在于这样平静地像一潭死水般地生存,当其他人在模仿他购卖机器从他接的多活中揽活时,他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安于现状,要有更大的作为。

  这个时候从淮北老家传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普照的喜讯,民营企业的许多优惠政策出台了,各项法律法规健全了。叶红平说他恨不得脚底板上抹油,一下子滑回到家乡去。那是一个游子的心声,那是一个对家眷恋者的赤诚。

  四年,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带着从石狮收获的喜悦,带着改革开放前沿历炼的真经,叶红平回来了。家乡确实变了,正如亲人和朋友所说的那样,淮北不是几年前的淮北了。个体经济蓬勃发展,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叶红平觉得自己应该按照南方模式开办公司,其时他的弟弟叶红军收购和承包了几个煤矿,正在做煤矿经营贸易。从1995年到2000年,恰恰是中国煤炭业的低潮期,弟弟已经算得上是生意中的精明人了,没有赔本还有盈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着生存的规律,有低谷就有高潮,叶红平与弟弟分析认为:“煤炭业闯过了这道难关,就会走向坦途。我们不仅不能关停煤矿,而且要进一步开采发展煤炭产业。资金不足,我这里带回来了一些。”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叶红平从石狮回来的1999年年底。

  天算也不如人算,后来煤矿的发展正应验了叶氏兄弟的分析,从2001年起,他们收购的几个煤矿一天一变,不变的是产煤数量,变化的是增长着的收入,每年的销售收入都要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签到天数: 14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02:38:02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成功的是回报了社会

  这是一条与叶红平做煤炭生意毫无干系的消息。2003年年初,美籍华人朱作霖博士回淮北探亲。朱博士是一位年轻人,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他提出的“氧化应激窗口期理论”在世界医学科研界引起热评,得到了包括9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科研工作者们的首肯。当淮北市委、市政府伸出热情的双臂欢迎朱博士时,年轻人一颗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萌发了,他有意将自己的科技成果带回故里转化为生产力,为家乡做一份贡献。从理论上说,这是一件上好的事,但是有经验的生意人都会考虑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往往是“纸上谈兵”的问题,对博士抛出的绣球不敢接应,而这位搞科研的朱博士开出的条件倒不是十分苛刻,只想与国有企业合作,不与民营企业往来。仅此一条,就将叶红平率领的国华集团拒之了门外。

  这个消息,叶红平是听具体接待朱博士的相关人员谈笑间流露出来的。自从煤矿上的生意红火起来后,叶红平就开始为企业的未来进行谋划了,煤矿挖出的煤是消耗品,总有一天煤会挖没的,这是一个极简单的道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叶红平想去见见朱博士,接待的那位同志面有难色,吱吱唔唔地把话题引开了。叶红平是个知趣的人,但他想见见朱博士的想法并没有打消。后来在市政府一位副秘书长的引荐下,叶红平见到了朱博士。没有聊合作,没有问朱博士科研课题,聊聊乡情,话话民俗,憨厚质朴的叶红平给朱博士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双双交换了名片。

  真正谈合作是通过电子邮件和越洋电话慢慢进行的,谈了大约四个月后,叶红平只身专程赶到美国去看望朱博士了。这一去,他在美国呆了二十多天,这一去,通过耳闻目睹接触,和现场亲历,叶红平知道了朱博士研究的是什么东西,用他自己的标准进行了判断,在美国就与朱博士所在的美国升阳公司签定了合同。至于朱博士为何打消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界线,愿意与叶红平合作,道理其实很简单,人只要用心去相处,心和心连接,灵和灵共振,心灵走到了一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叶红平在他的办公室,一边放着多媒体,一边向我讲解:寻找能够让人类百病不侵、永葆青春的灵药一直是人类不灭的梦想,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治未病”的理念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为我国的历代医家所推崇。近年来,由于现代医学对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医学界提出了疾病防治战略前移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治未病”理论再次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治未病”工作的推行,是当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工作之一。

  “治未病”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因此,中医理论的“未病”也包括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未发病前的亚健康状态,一是已病后未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

  然而,在“治未病”工作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不少医学工作者却发现了一个难题:由于缺乏微观认识,很难以现代科学所必需的定量与定性手段对“未病”的状态加以描述。事实上,这也是整个中医药学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朱作霖博士认为,氧化应激窗口期理论正好可以弥补“治未病”理论的这一不足,氧化应激窗口期即“未病”状态。在氧化应激窗口期内,对氧化应激水平进行干扰,调降高活性粒子水平,与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相合。

  国华集团公司为此投资了1个多亿人民币,与朱博士在美国的单位合资成立了淮北辉克药业有限公司。这些投资不包括请朱博士回来送的别墅、豪华轿车等。叶红平戏说自己:“正是因为我什么也不懂,就大着胆子干起来了,假如,我懂一点皮毛,前怕狼,后怕虎,这事恐怕早就泡汤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