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原创]戍守闽粤,平抚“啸乱”,创建漳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2-2 20: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2014-02-02
地点:福建漳州
天气:晴天
使用设备:SAMSUNG GT-S6818拍摄




在公元七世纪中期的我国唐代历史上,从中原河洛地区的“光州固始”,走出一个造福南疆、饮誉朝廷的家族;这个家族中有一位献身七闽百粤,感动海峡两岸,功耀古今、名播海外的将军。这位将军就是唐初奉朝廷之命,戍守闽粤,平抚“啸乱”,创建漳州,传播中原文化和农耕文明的“开漳圣王”陈元光。
  陈元光,字廷炬,号龙湖,河南“光州固始”人。世居江淮之间的大别山北麓浮光山下。唐显庆二年(657)出生于颍川望族、开唐功臣门弟、将军世家。少怀大志,崇文尚武,十三岁领“乡荐”第一。祖父陈犊,字克耕,曾以5万精兵助唐灭隋,被唐廷封为开国元勋,任玉钤卫翊府中郎将怀化将军。祖母魏敬,世称魏妈,字玉珏,号云霄,隋中书魏潜之女,唐相魏征堂妹。幼习诗书,尤喜战阵、骑射之术。曾和丈夫陈克耕为助唐灭隋并驾齐驱,逐鹿疆场,被封为唐开国元勋夫人。父陈政,青年时随父母驰马河洛,刚果有为,被唐太宗任为左郎将。两位伯父陈敏、陈敷,分别在朝中任中郎将怀远将军、右郎将云麾将军。
  穿过历史的隧道,回望当年的烽烟,陈元光举家奉诏南下,缘起于唐初的一次武装移民。时间是:总章二年至咸亨元年(即公元669-670年);屯师目标:泉州与潮州之间闽粤赣结合部“方数千里”“蛮荒之地”;廷命任务:平息少数民族动乱,开发建设东南疆域。
  南国烽烟:隋唐以前,泉州与潮州之间广大地区的原住民(时称“南蛮”或“蛮獠”)尚处于氏族公社社会阶段,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或随山洞而住,或编荻架茅而居。其俗“断发纹身,好相攻讨”。除狩猎之外,也“刀耕火耨”,“去瘠就腴”,不断占领新的地盘,因而和安居务农的汉族群众时有冲突。到了唐初,这一肇始于汉代延续了近八百年的汉蛮矛盾激化升级。公元669年,潮州与泉州之间终于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蛮獠啸乱”,啸乱武装由打家劫舍,发展到陷城略地。生灵涂炭,苦不堪言。
  奉诏南下:告急文书驰入朝廷,唐高宗遂于总章二年(669)诏命陈元光之父——玉钤卫翊府左郞将归德将军陈政为朝议大夫、统领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3600名,营将123员,由中原出征,入闽平乱。因众寡悬殊,交战失利,陈政退守九龙山,奏请朝廷增援。于是朝廷命陈政兄陈敏、陈敷率58姓“光州固始”子弟赴闽增援。时年72岁的陈元光祖母魏氏夫人见国家危难当头,毅然随军南征。援军行至须江(今浙江江山县境),陈敏、陈敷二位将军相继染疫病逝;至汉兴(今福建浦城),陈敏之子元敬、陈敷之子元敡也不幸夭折。魏氏夫人不顾失子丧孙之痛,代子领兵,继续南下。
  两军会师后,“结筏渡江”,采取招抚多数,“围剿元恶”的战略方针,突破围追阻截,打通前进道路,得以进屯梁山之外的云霄火田一带建宅落居。
  元光受命:陈政不负朝廷厚望,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靖寇患于炎荒,奠皇恩于绝域”。镇守闽粤之吭,泽被泉潮之野。历时9年,积劳成疾,于仪凤二年(677)病故于军中。
  陈元光时年21岁,奉诏代理父职。13岁随家南征的陈元光,此时已经历了8年的戎马生涯。由于家庭熏陶,疆场历练和中原文化的滋养,使陈元光逐渐成长为集文韬武略于一身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统军主政后,先后平抚了潮州、循州、惠州一带的“啸乱”,闽南、岭南社会由此得以安定。事闻于朝,于永淳二年(683)进阶陈元光为正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
  建漳置郡:是年(683),陈元光奏请在泉、潮间建州设县,以巩固东南边陲,实现长治久安(唐时所指“泉、潮间”,为今天福州到潮汕之间包括漳、泉、厦、莆、仙等广大地区)。他在表疏中指出:“兹镇地极七闽,境连百粤”,其区位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由于“职方久废,学校不兴”,所以人们“所习者暴横为尚”,“抚绥未易,治理诚难”。因此,“其本则在创州县,其要则在兴庠序”,此“诚为救时之急务!”垂拱二年(686)武后颁诏允准于原绥安地域建置漳州,并新设漳浦、怀恩(今诏安)两县,任陈元光为漳州刺史兼漳浦县令。
  开漳业绩:一是陈元光身体力行、持之不渝地用德礼教化民心,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对于啸乱流寇,实行招抚为主,威德并用的方针,孤立、惩处首恶,教化团结多数。对于归顺者,划区安置,引导其自我管理。提倡各民族一律平等,并积极主张和鼓励部下与山越人等少数民族和亲通婚,山越人由此逐渐汉化,实现了民族融合。
  二是注重用中原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风俗上改造闽粤间这一蛮荒落后地区。具体表现在:(1)政治上,廉政奉国,开科选士,任用贤能,广开才路。比如对“宅心正大、处己无私”的许天正,忠直骁勇的马仁,“谋国竭忠”的林孔著,“处己方严、临事果断”的李伯瑶、林章,“用意精深、勤于职事”的卢如金、涂本顺、戴汝孙,“性多慈仁、急于爱民”的张伯纪,“奉公惟谨、事上能恭”的赵伯恭、郑业等随属部将和地方贤达,都能按其德才委以重任,因而军政岗位人才济济,同心同德,上令下行。(2)经济上,一是劝农务本,鼓励耕织,兴修水利,改善农耕。比如在漳江两畔“障海为田”、“辟地置屯”,在漳江上游修建军陂(即水坝)和水渠,使荒原旱野有了灌溉之利。二是扶持工商,发展手工业和行商走贩。近海民户则晒盐、造船,内地居民则制陶、制茶,手工业渐成规模。工商行业启兴成市,商业中心蓬勃兴起,商品集散地星罗棋布,农产品、畜产品、手工业品等货物齐全,市场活跃。三是寓兵于农,积极屯田。以火田一带为军垦基地,发动部众开展大规模生产建设活动,既减轻了长期处于战乱中的当地贫困百姓的负担,保障了入闽府兵的粮饷供给,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四是大力推行均田制,招徕流亡,建宅垦荒。将六朝以来古绥安、兰水一带的荒地、无主地,按丁口分到户耕种。动员民户垦荒,自垦自种。五是轻徭薄赋,善政养民。对于归附的山越“流移”,实行“不役不税”,扶持生产。五是广泛推广应用中原农业生产技术,仿制农具,改进耕作。平原地区推广了双季稻,荔枝、香蕉等经济作物广为种植。由于多措并施,使该地区社会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进步,跨越性的发展。(3)在文教上,办庠序,兴书院,施教化,移风俗。州署(今云霄西林村)设有专管教育的行政机构,松洲书院和各地书院相继创立,兴办社学、义学蔚成风尚,使漳州大地实现了“民风移丑陋,土俗转温醇”的巨大变革。(4)在军事上,实行府兵制,规定一定年龄的男子服兵役,参加军训。并于辖区置堡36处,作为军事绥靖和教化之所;四境设立“行台”,布岗巡逻,以保安宁。
  以身殉国: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十一月初五日,销声匿迹多年的啸乱酋领蓝奉高等死灰复燃,妄图东山再起,率领残部潜入郡治附近的岳山发起突袭,陈元光亲阵御敌,保境安民,不幸血染疆场,以身殉职,时年55岁。噩耗传来,苍山垂首,江海悲咽。漳州父老悲恸欲绝,泉潮百姓哀泣遍野。纷纷“肖其像”,设灵堂,缅怀其功绩,感念其恩德,寄托无尽的哀思……当朝和之后历代朝廷,对陈元光累有旌表追封,其中以宋朝追封的“开漳圣王”影响最为深广。
  前仆后继:陈元光殉难后,其子陈珦奉诏代领州事,率部肃清了蛮酋蓝奉高等残余势力,根除了漳州及潮汕地区社会动乱根源。陈珦在任27年,安民惠民,卓有政声。陈珦退隐后,其子陈酆“使居祖职(漳州刺史)”,“恢拓先业”,“锄强救灾”,“历任二十九年,一州安晏”。陈酆辞世后,其次子陈谟又“以平广寇功授中郎将兼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819),陈谟卒于任上,为造福漳州百姓献出了毕生精力。从陈政起,上自其母魏敬夫人,下至陈元光等儿孙后辈,祖孙六代戎马闽粤,励精图治,历150余载,可谓满门忠烈,遗爱万民,岁月悠悠,丰碑长存。  
  突出贡献:今天,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陈元光戍闽开漳的历史贡献,最重要、最突出的,是他奠定了泉、潮间闽中闽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三大基石。即:政治上,少数民族与汉族间的长期武装对抗,转化为蛮汉融合,结束了泉潮地区由西汉至唐初长达八百年的社会动乱,开创了民族团结和睦,社会稳定和谐的历史新局面,为这一地区的全面开发建设奠定了安定的政治基石。经济上,中原农耕文明的广泛深入传播和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为泉潮经济带和闽南经济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石。文化上,教育的普及,文风的日盛,为泉潮文化带,尤其是以漳州为中心的闽中、闽南区域文化圈的形成奠定了基石。
  历史影响:其一,戍闽开漳,加速了我国东南边陲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使蛮荒之地的少数民族归顺了朝廷,巩固了大唐王朝的中央政权。使昔日蛮荒之地,渐成文明之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风俗等开始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居民的血统、心理素质和民族意识自此与中原息息相通,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在闽粤之域得以发扬光大。此后千余年来,闽南一带未出现与中央政权相对抗的割据政权和势力,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可以说,其历史意义和影响是划时代的。
  其二,陈元光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将军,还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封建社会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儒教学者、颇有成就的诗人。作为儒家政教思想的实践者和中原文化的传播者,陈元光重教兴文,德礼施政,使闽粤赣结合部“方数千里”实现了“偃武修文,四夷自服”的社会变革。对漳、泉、潮、汕诸州日后成为饮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属地成为民风淳厚、才俊辈出的礼仪之邦,勿疑起了文化拓荒、文明奠基的作用。
  三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实现了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安居乐业。这同时又大大增加了人口的数量,使七闽(后为八闽)、百粤之地人口总量显著上升。先后两批入闽开漳的87姓、近万名将士及其家眷,就地安家落籍后,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其后裔成为漳泉潮汕地区主要人口成分,并呈扇形源源不断地向台、琼、港、澳和东南亚及欧美诸地流徙,这就历史地造就了“漳江思源怀固始,唐人访祖到闽南”的“根文化”现象——当年开发闽粤,落籍南疆的大唐将士,成为中原汉人入闽入粤及其渡台后裔的开基祖,成为由闽台再渐次播迁东南亚的华人华侨的“根”,成为欧美各地“唐人街”的血缘与历史源头,成为联系闽台同胞、海外侨胞和世界客属的亲情和精神纽带……
  其四,陈元光祖孙六代戍闽开漳功绩,为闽粤台同胞和海外“唐人”世代景仰,广为传颂,人们一向尊奉陈元光为“开漳圣王”,纷纷立庙祭祀,至今香火如昔。漳州和潮、汕地区民间供奉“开漳圣王”的威惠庙、燕翼宫、州主庙遍布城乡。目前在台湾奉祀陈圣王的威惠庙、昭惠庙等有300多座,其中富丽堂皇、宏伟壮观的超过50座,全岛以宜兰、桃园、台北庙宇数量、香火为最。在东南亚各地陈圣王庙也随处可见。2006年10月,2007年3月,新加坡陈元光纪念堂——保赤宫管委会和中国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先后举办了国际开漳圣王文化联谊大会和开漳圣王文化节,数千名闽台同胞、海外侨胞欢聚一堂,畅忆开漳伟业,缅怀宗功祖德,祈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其情其景感人至深。2008年5月,这一盛大根亲文化活动又在台湾隆重举行。
  故乡情长:在陈元光将军的故里——河南省固始县陈集乡,有为徙居海内外的开漳将士后裔们一心向往的陈将军祖祠,祠之东南隅有陈氏祖茔“七星拱月墓”。2004年,在纪念陈元光家族奉诏入闽1335周年之际,固始县修葺了陈氏将军祠,在浮光山恢复重建了祭祀魏敬夫人的“奶奶庙”和纪念陈元光祖父陈克耕将军的“望漳亭”。并在县城中心位置辟建了占地百亩的陈元光广场,安放了由福建省云霄县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赠送的陈元光将军大型石雕像。全县酝酿已久的创建“历史名人园”的规划即将实施,开漳圣王祖孙六代及其部将,将首期“入驻”名人园。  
  根亲纽带:据1953年台湾户籍统计资料显示,当时台湾全省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的族谱上均记载其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这63个姓氏共670512户,占当时台湾总户数828804户的80.9%,他们当中,绝大部分的开台祖来自于闽南,而这些人的开闽始祖大多就是唐初跟随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的中原将士、固始子弟——“河洛郎”。这些入徙台湾的开漳河洛郎后裔,在开发建设台湾的活动中,形成具有血缘或籍缘关系的同宗、同乡聚落,并把祖籍地的生产技术、地方语言、文化艺术、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带入了台湾。而且在入台聚落之地都建有祠庙,奉祠他们共同的祖王——开漳圣王陈元光。
  故园有祠,闽台有庙,一脉相承,相呼相应,历经沧桑而香火不绝。对开漳圣王的这种虔诚的祭祀活动,成了人们敬祖溯根、思乡怀亲的一种精神载体,也是民族感情的一种外化,中华民族巨大凝聚力的一个标志。近30年来,海外华人华侨和台港澳同胞,源源不断地专程到漳州云霄威惠庙和河南省固始县陈氏将军祠、奶奶庙寻根谒祖,缅怀先贤,恳亲联谊,开展文化与经贸交流。为了报效家园,有的在固始创办“反哺”企业,有的倾情捐资助学,有的以巨资捐建根亲文化工程。可谓大别、武夷、阿里山,关山重重,隔不断同根之念;淮河、闽江、日月潭,碧水涓涓,流不尽手足之情。
  功垂后世:2007年,是“开漳圣王”陈元光诞辰1350周年,也是(福建)漳州——(河南)信阳,固始——云霄分别缔结友好市、县20周年。此间,两地分别举行了座谈会、研讨会、陈元光诗歌朗诵会等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人们追思陈元光家族及其部众的戍边历史,缅怀先贤们为建设闽粤和谐社会,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而创建的丰功伟绩,激励爱国报国的情志,焕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决心为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辉煌的开漳历史,内涵丰富的开漳文化,及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所孕育、形成的开漳精神,具有时空的穿透力和无限的生命力。为什么千百年来,闽台同胞、海外侨胞对开漳先贤的追思与怀念,从未因岁月流失而淡化,也未因山隔水阻而疏断?历史回答曰:因为他们是文明之师,仁义之师。他们不是讨伐者、征服者;相反,他们是闽粤蛮荒之地的开发者、开拓者,是各族人民新生活、新家园、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平与安宁的守护者,是中原文化和农耕文明的传播者。
历史告诉我们,推动历史前进的人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造福于人民的人,将永远为人民所怀念,所敬仰。陈元光等开漳先贤们正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造福于人民的人,所以历史铭记他们,人民厚爱他们。
  精神永存:我们凭吊先贤,是为了弘扬先贤的崇高精神。戍闽开漳先贤们在戎马生涯和开发建设实践中所创造、所形成的团队精神,集中体现为元光精神,即开漳精神,这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壮士们万里赴戎机,不顾征途艰辛、环境险恶,慷慨赴征,义无返顾,那种以国家江山社稷为重,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崇高精神;那种烧荒屯垦,辟地扎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开拓进取精神;为了“靖寇患于炎荒,奠皇恩于绝域”,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牺牲精神;那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众志成城的团结协作精神,等等等等,至今令我们倍受感动,受益无穷。陈元光坚持奉行的“兵革徒威于外,礼让乃格其心”的德治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奖励耕织,优工惠商的古老发展观;教育兴州,人才兴邦的战略思想;正确的平乱方针和斗争艺术等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思想和策略,仍然值得当代人学习和借鉴。
  缅怀陈元光及其家族与部众非凡的戍边平乱历史和开发闽粤的辉煌业绩,令人百感交集。陈元光由人到神,千百年来受到人们敬奉膜拜的文化现象启迪我们:致力于民族融合,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乃天人一愿,其思想精神永垂不朽。今天我们弘扬开漳精神文化,即是弘扬中华民族的统一思想精神,并为实现这一愿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
  参考书目:新、旧《唐书》、《云霄厅志》、《漳州历史丛书》、《十国春秋》、《闽国史汇》、《八闽之根》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2-2 20: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2-2 20: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路过的,嘿嘿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2-2 20: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贴即回。。。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2-2 20: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看看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2-2 20: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帮你顶下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2-2 20: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完~~~~~~ 先顶、

签到天数: 14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7-16 13: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贴子,我们顶一下,我要搜网wysou.com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7-24 16: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08681.com兵网营区环境内,让我们支持楼主,我们共同来盖楼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7-24 17: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帮顶顶!!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