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的贵州军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1-21 13: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贵州兵网实录: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的贵州军人
      编辑:贵州兵网  作者:梁茂林  《贵州政协报》
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在那硝烟弥漫的年代,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中国军人们英勇顽强、威武不屈。这其中,也包括不少黔籍军人。当时作为中国的穷省、小省的贵州省,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在抗日战争中,以黔籍军人为主体的部队有10个陆军师。从1937年8月至1945年,据国民政府兵役部及军政部兵役署的统计,贵州壮丁配额为700388人,实征壮丁数是580416人。当时贵州人口不到一千万,征兵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在6%以上。抗战8年,正面战场上有80余万多穿着草鞋、装备简陋的黔籍军人抗击侵华日军。
  正面战场上
  以贵州籍将士为主体的部队
  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由黔军改编成的或以黔籍官兵为主体组成的部队共有10个师。黔籍官兵在对侵华日军的战斗中,英勇顽强,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陆军八十五师
    八十五师的前身,主体是李燊的四十三军。1930年谢彬任新编第十师师长,陈宏远为副师长。
   1934年,师长谢彬在鄂西围剿红军时作战阵亡,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派贵州人陈铁接任八十五师师长,陈宏远仍任副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十五师调至第一战区参加抗战,从蚌埠、徐州出发,开赴河北抗日。曾参加过忻口战役、同蒲路、侯马战役,成为山西抗日的一支基本力量。
  陆军八十二师
    八十二师原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王天培属下的一个独立团。团长罗启疆是贵州松桃人。1930年初,罗启疆回贵州松桃老家后,即将带来的五百多人枪扩成一个团,还把秀山乜架的文代章的三百多人枪也扩编成一个团,后组建三个团,约三千余人。经湖北省主席何雪竹保举罗启疆为独立三十四旅旅长。
    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日军兴。独立三十四旅由罗启疆旅长率领,由贵州镇远出发,步行到武汉,乘船到镇江,改乘火车到上海参加抗日,是年12月,撤到安徽宣城。罗启疆向军事委员会建议:将兵员少、装备差的部队编并补充他部,再成立一些师,加强其装备,加紧训练,才能战胜日寇。这个建议得到蒋介石的采纳,独立三十四旅被整编成一个团,并入第四军九十师,委任罗启疆为预备十三师师长。1938年夏,奉命调到武汉准备参与保卫武汉的大会战。这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令将原湖北省荣锦芳的八十二师与预备十三师合编成新八十二师,罗启疆任师长、欧百川为副师长,取消预备十三师番号,正式纳入国民政府陆军序列,参加武汉会战。    1940年春,师长罗启疆突患阑尾炎,病殁于岳阳阵地上。罗师长遗体被指定葬“于南岳山,实行国葬,其生平事迹宣付史馆”。这是罗启疆师长的荣誉,也是对他一生的结论。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实行整军,撤掉八十二师番号,将该部编入一O三师。
  陆军一O二师
    一O二师的前身是黔军第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贵州遵义人。1935年在贵州威宁编为一O二师。
    1937年“七七”事变后,柏辉章率领全师请缨抗日。曾参加苏州河、大场、罗店诸战役。淞沪会战后,编入第八军黄杰军长的建制。1938年夏,随第八军参加徐州会战。是役,一O二师在砀山苇楼与日寇拼杀,坚守阵地近10日,毙敌五百余人。接着经整训补充又参加武汉会战和南昌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为追悼102师为国捐躯的将士,柏辉章报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批准,在贵阳市大南门外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第102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
  陆军一O三师
    一O三师,原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王家烈的基本力量,1935年,改编为陆军一O三师。
    一O三师组成后,即开往四川涪陵。1937年“七七”事变后,调上海。在淞沪会战中,坚守江阴要塞。与日寇海军陆战队作战十余次,固守要塞二月之久,使日寇由江阴登陆的目的未能实现。
    1939年后,一O三师调第六战区参加鄂西会战,编入第八军建制;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第八军整编为第八师,1949年10月,在广东三水投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走上了光明之路。
  陆军一二一师
    一二一师,原系黔军二十五军的一个师,师长犹国才、参谋长吴剑平。1934年后,犹国才将部队交给吴剑平。
    1938年初,一二一师调第六战区,编入九十四军建制。日寇撤退时,九十四军向敌进攻。美军顾问称赞九十四军的英勇善战为中国军队中少见之优良军队。1945年,日寇投降,九十四军奉命调往上海及天津接收。1948年,九十四军在北京随傅作义起义。
  陆军一四O师
    一四O师,原系陆军第九路军总指挥兼二十五军军长周西成属下的教导师。蒋介石入黔后,该师列入国民政府陆军序列。    1936年冬,王文彦贵州兴义人任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一四O师奉命扩编为三旅六团。1938年参加台儿庄会战,在坚守禹王山、望母山、宿羊山等地战斗中,配合六十军艰苦战斗月余。
    1940年秋,一四O师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元月,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3年,一四O师参加常德会战;1944年参加第四次长沙会战;在衡阳南昌战役后,该师因长期对日作战伤亡过大,一四O师番号被撤销。
  陆军新编第八师
    新编第八师是原贵州二十五军王家烈军长的第三师,师长蒋在珍。
    1935年该师编入国民政府陆军序列,翻号为新八师。1937年“七七”事变后,调至河南郑州、安阳等地构筑工事。
    禹门战役后不久,又开赴晋东南之阳城,转属九十三军军长刘戡指挥。
    1944年9月,随九十三军调到广西,参加反攻桂林、全州等役,全州陷落,九十三军惨败,新八师全军覆没。
  陆军新编二十八师
    新二十八师在四川组建,师长刘伯龙(贵州龙里人)。驻黔后征补了三千多贵州子弟,并培训官佐三百余人,基本上是一支以贵州人为主体的部队。1939年在贵州的黄平、镇远施洞口驻防,绥靖地方。经军事委员会派人点验后,编入远征军,开赴缅甸,经过楚雄、弥渡到腊戊,行程数千里,保护了滇缅公路畅通无阻。
    在远征军回撤国内途中,新二十八师大部被迫经缅北八莫等地回撤。由于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加之自然条件恶劣,补给不济等原因,新二十八师损失惨重。这其中,有许多的贵州健儿为国捐躯。
  陆军预备第二师
    预备第二师,1938年由贵州几个保安团编成的。师长冯剑飞,贵州盘县人。副师长陈泰远,贵州贵定人。该师组成后,先集中在镇远训练约三月,即开赴湖南益阳、宁乡整训,后开往岳阳补充装备,一月后开赴九江参加保卫武汉战役。
  陆军五十五师
    五十五师,是1935年中央军入黔后,把原在贵州东南部的几个旅编成一个师。组成之初,命名为补充师,全部都是贵州子弟。“八·一三”抗战爆发后,调驻湖南、江西作第二线的备战部队。该师1939年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21 13: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你了,好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21 13: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看看吧

签到天数: 5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1-21 13: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贴即回。。。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21 13: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看看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21 13: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支持一下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21 13: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看看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3: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抗日战争的黔籍军人,有许多人为国捐躯,现辑录了一些烈土的事迹以志于史。    1932年初,贵州三都人滕久寿(1899~1932)任吴淞要塞司令部参谋长,面对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疯狂进攻,要塞司令临阵辞职,他奉命督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在开战后的第七天,不幸牺牲,遗体安葬于上海永安公墓。    1932年淞沪会战期间,贵州人桂永光驾驶飞机炸伤日军出云舰。但他的飞机不幸被日军高射炮击中,其遗体从上海大世界的空中落下,为国捐躯。    1937年,贵州息烽人阮则文(1895~1937),先后曾任上海银行主任、贵州罗甸县县长等职。1936年,日寇大举进攻我华北,他忧愤万分,于3月下旬,化名陈复生,到南京上书蒋介石,陈述华北形势和日寇野心,建言举国奋起一致抗日。无奈人微言轻,渺无回音,深感失望,便写下遗书,于5月4日投水玄武湖以尸谏,曾轰动南京。在遗书中表示:“敬望国人本大无畏之牺牲精神,一致积极抗战”为“嘉其忠节”,当局赐葬于专门安葬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南京永安公墓。    1937年8月,独立三十四旅战士,贵州六枝人牟思光在上海无锡战斗中,当日军坦克冲来时,他身背20多个手榴弹匍匐前进,炸翻四辆坦克,后又有日军10多辆坦克猛冲过来,当他爬起来欲补充手榴弹时,被敌军坦克上的机枪击中头部而壮烈牺牲。    1937年10月28日,八十五师一五三旅五O五团团长、贵州遵义人刘眉生,在山西忻口战役中,在前线指挥坚守洪山阵地的战斗中,被日军炮弹碎片击中而壮烈牺牲,年仅32岁。    1937年11月24日,时任空军第十四队队长的贵州荔波人全正熹(1911—1937),在济南回南京途中遭敌袭击,击伤敌机一架,因座机中弹,仍驾机猛撞敌机,与敌同归于尽,壮烈殉国。    1937年12月2日,奉命从江阴要塞撤退的贵州瓮安人罗熠斌(1890—1937,时任一O三师团长),突围中在江阴城西遇伏,率部冲杀时中弹牺牲。罗团长率部从1937年9月5日进驻江阴,坚守江阴近三个月。    1937年12月12日中午,一O三师六一八团榕江人刘永瑞在守卫南京中华门的战斗中牺牲,年仅26岁。    1937年12月,贵州思南人,一O三师三O七旅六一三团一营营长肖志刚,南京失守后,在下关被日军包围,在率部队突围时,中弹牺牲。    1938年4月,一四O师八三六团副团长贵州遵义人王俊臣,随一四O师赴台儿庄,驻守禹王山、望母山,王副团长率领士兵反复冲杀,身先士卒,寸土必争,血战旬余。在一次与日军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中,壮烈牺牲。在同一战场上,六十军代理团长,贵州兴义人陈大川,在坚守禹王山的战斗中,与日军肉搏时以身殉国。    1938年5月23日,一O二师三O四团团长,贵州平坝人陈蕴瑜在徐州砀山战役中中弹牺牲。    1938年7月,九十师营长贵州兴义人胡章国(1910~1938)率部在万家岭阻击日军,在日军反扑该营阵地时牺牲。    1938年7月,守卫黄河龙门的新八师排长贵州兴义人左绍炳,先后打退日军十多次进攻。他一人掷手榴弹38箱,当他的肚腹被日军炮弹片击伤,肠子流出时,仍继续坚持战斗,直到最后壮烈牺牲。    1939年8月,新八师连长贵州安顺人李竹清,在山西羊城吕家庙战役中牺牲,为国捐躯。    1939年,贵州黄平人张子纲,被委任为皖东地区少将游击司令后,组织起2000多人的一支队伍,不断袭击日军,在一次突围中中弹牺牲。    1940年2月,新八师二十二团团长贵州绥阳人彭镇璞(1910~1940),在晋东南浮山战役中,率四个连攻击浮山左翼日军阵地,先后两次负伤,仍带伤指挥战斗,率部攻破日军两道防线,不幸被日军毒气弹击中,在送往战地医院抢救时,终因伤势太重,流血过多而牺牲。    1940年8月,新八师二十三团三营营长贵州三穗人黄映清,在晋东南高坪战斗中,身先士卒,率领官兵与日军白刃交锋,肉搏中以身殉国。他的骨灰护送回原籍安葬。    1940年10月,一O二师三O五团代营长贵州人徐锦江在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时,在新墙河和日军的战斗中牺牲。    1941年,三十六师一O八旅二一六团团长贵州安龙人王懋长布依族,1910~1941率部在河南富金山一带与日军作战,在与日军的肉搏中牺牲,葬于河南富金山,墓碑上写着:“抗日阵亡烈士王懋长之墓”。    1942年5月18日,二OO师五九九团团长贵州安顺人柳树人,在缅甸遭日军伏击,在突围战斗中壮烈殉国。    1944年7月,预备第二师代连长贵州瓮安人王才高1917~1944,奔赴滇西战场,在腾冲战役中,他率领全连攻下日军二道工事,虽两次负伤,仍继续战斗,并在战场上被提升为连长,与日军连续战斗47天,在攻克腾冲县城的前一天,中弹牺牲,为国捐躯。    1945年5月13日,一二一师团长贵州贞丰人霍世才,在湖南武冈县与敌遭遇,在战斗中牺牲。霍团长先后参加淞沪保卫战,江西南浔战役、武汉会战中的黄梅、广济战役、鄂西保卫战,转战湖南、广西,不幸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为国捐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3: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了卢沟桥之战、南口争夺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22次大的会战。现按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向读者提供一些黔籍军人在各次会战中的表现的纪实性描述。    一、南口争夺战中的苗族将军天柱人吴绍周将军    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平津后,在华北迅速集结了9个师团的精锐部队夺取南口,进而窥取山西。平绥铁路东段的重镇南口,是北平通往西北的门户,素有“绥察之前门,平津之后户,华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之说。日军欲进犯张家口,占领察哈尔,然后分兵晋绥,南口是其必争之地;而中国军队要保卫晋、察、绥三省,也必须固守南口。南口的得失,将直接影响华北与西北的存亡,因而成为中日双方军队争夺的焦点。其时扼守南口的是二战区前敌指挥十三军军长汤恩伯及其所部。贵州天柱人吴绍周将军时任十三军八十九师参谋长兼八十九师二六五旅旅长又称吴绍周支队。    吴绍周,苗族,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2月生于贵州天柱县兰田瓮洞乡客寨,客寨位于距天柱39公里的瓮洞镇旁的公路边。吴父操持农耕之暇,兼营伙铺饭店,零售豆腐草鞋等杂货,家境较好,吴绍周8岁丧母后在继母家入学,1917年高等小学毕业。在天柱中学就读时受“五四”运动影响,立志习武报国。1922年春,毅然投笔从戎,经黄埔军校第5期深造,1925年分到黔军第二师第四混成旅第八团当见习生,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先后任排长、营长、团长。1937年8月11日,日军在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和坂垣师团等部的协同下向南口发起进攻。吴旅奉命保卫南口,从8月12日起,在50门野炮和坦克、飞机掩护下的6千日军很快突破了十三军的中央阵地,占领南口车站,守军一团人几乎全部战死。吴绍周率部坚守阵地,沉着应战,面对日军的重兵包围,吴绍周指挥若定,命旅部副官自制10余个气象灯,于黎明前利用风向,在阵地前沿施放。灯光像一道道流星,划破黑暗,日军一见,疑为新式武器,顿挫锐气,攻势稍懈,吴便率预备队猛冲,突出重围。8月27日,张家口失守,南口腹背受敌,兼因各路援兵未到,8月末,中国守军撤出,南口失陷。因吴旅坚守南口半月之久,国民政府授予吴绍周四等宝鼎勋章。    二、忻口会战中的遵义人刘眉生将军及其《诀别书》    刘眉生1905年生于遵义县南白镇,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忻口战役时,任八十五师(师长陈铁)五一O团上校团长。    刘眉生率团于10月6日抵达忻口,他深知敌我双方均大军云集,必有一场恶战。临战前夕,给其夫人夏坤融女士寄出一封《诀别书》,《诀别书》气壮山河,感人至深,其内容如下:    坤融卿鉴:    自京一别,忽已三月,此次随陈师长北上,途中虽鞍马劳顿及与敌激战,感于抗日之宏愿得以实现,亦不觉其苦也。近日已达晋北,拟于原平一带阻击敌人。日寇凶残夺我疆土,戮我同胞,愿以七尺之躯,以报生我育我之故土,即令战死沙场,我之荣矣。望吾卿切勿悲啼,希抚育两子,续吾未尽之志,未完之业,誓死抗敌,光我华夏,吾虽死犹生,安笑九泉。    阵中草此,顺祈安好    眉生上    民国二十六年十月七日于忻口    10月12日,刘眉生团部署于忻口左翼战线的洪山阵地。13日,日军第五师团、关东军第一、第十二师团等五万余人向忻口各阵地同时发起进攻,刘眉生团阵地遭到多次猛烈炮击,他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两次负伤,仍坚持不下火线。全团将士英勇抵抗,虽伤亡惨重,仍坚守阵地十数日未被突破。10月28日,日军投入更多兵力,以更加猛烈的炮火发动冲击。在前沿阵地指挥的刘眉生团长不幸被炮弹碎片击中头部左侧,当即壮烈牺牲,时年32岁。刘眉生实践了他“以七尺之躯,以报生我育我之故土”的诺言。    三、淞沪会战中的黔军将士    日本侵略者为扩大其对华侵略行动,进而向中国腹心地区发动进攻。1937年8月9日,日军驻沪海军陆战队第一中队长大山勇夫和一等兵斋藤乘军车冲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于8月13日对上海大举进攻,驻沪中国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指挥下奋勇抗击,淞沪抗战爆发,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投入12个师团及海空军、特种兵部队30余万人的兵力,中国军队以冯玉祥为第三战区总司令(后由蒋介石亲自兼任),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的兵力会战上海。    参加淞沪会战的黔军部队有一○二师、一○三师、一二一师、独立三十四旅等。一○三师由江防军总司令刘兴指挥,驻守江阴要塞。一○三师于9月5日到达江阴,12月2日一○三师奉命向镇江转移,突围途中,第六一三团团长罗熠斌阵亡,该团伤亡官兵300余人。    罗熠斌,1890年生于瓮安猴场,贵州讲武学堂毕业,曾在黔军中任营长。因和上司不和而辞职定居台拱(今台江县)经商。1930年重入何知重的部队任营长,1935年升团长。1937年9月5日赴江阴要塞设防,率部阻击常熟、无锡方面来犯日军,在日军海、陆、空军的猛攻下坚守阵地至12月2日。当日夜奉命撤走,突围途中,在江阴城西钱家村附近遭日军突然袭击,罗率部冲杀时中弹阵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3: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台儿庄战役中据守禹王山、望母山的140师    左路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于1938年1月2日,从崂山湾登陆,占领青岛,沿胶济路西进,与津浦线上的第10师团南北呼应以会师台儿庄,合攻徐州。中国方面调集60万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组织徐州战役。决定让开津浦路诱敌深入,待日军进攻台儿庄时“围而歼之”。    为迅速消灭中国军队的主力,使中国丧失抵抗能力,日军继续增兵,企图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1938年4月18日,日军向徐州地区发动了新的进攻。日军在与中国军队激战6昼夜后,未能攻人台儿庄,兹改向禹王山发动进攻。禹王山是台儿庄外围和徐州东南部的唯一的制高点,位置十分重要。防守禹王山的是刚调到第五战区的六十军(滇军)和一四O师。六十军坚守禹王山20多天,时六十军一○七团中校团副陈大川参与此役,表现英勇。    陈大川,贵州人,1903年生于兴义县乌沙乡,兴义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昆明成德中学,毕业后经贵州省政府选送入云南讲武学校十八期学习。毕业后在滇军先后任排长、连长。1932年又考入中央步兵学校深造,毕业后返滇军任营长。1938年4月徐州会战时,陈大川以副团长代理团长,坚守禹王山阵地,在此激战三昼夜,在进攻胡山日军阵地时以身殉国,时年35岁。1938年秋葬于兴义城郊将台营。    一四○师同六十军并肩作战,在台儿庄大战中,一四○师阵亡官兵2000余人。其中一四○师八三六团副团长王俊臣即在保卫禹王山、望母山战斗中阵亡。    王俊臣,贵州遵义人,曾在第四军任营长。1935年调入一四○师,先在七一八团任营长,后任八三五团中校团副。1937年底奉命随部保卫潼关,在河南省沿黄河南岸布防。1938年4月,王俊臣随一四O师奔赴鲁南,奉命坚守禹王山、望母山。王率部反复冲杀,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血战旬余,在与日军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中,壮烈牺牲。  五、据守砀山阵亡的平坝人陈蕴瑜将军    砀山是徐州最西部的一个县(解放后划入安徽省),县城在陇海铁路线上,距徐州84公里,是五战区通往后方的唯一要道,形势险要。1938年5月19日晚,三○四团在团长陈蕴瑜率领下,于20日上午10时奔赴韩道口(河南省夏邑县境内),敌我双方在此拼杀两昼夜,敌以一个师团的兵力分股向一○二师进攻,敌兵力3倍于一○二师,23日早晨,日军渐渐逼近韦楼庄的外壕。陈团长在兵尽弹绝的情况下决定突围。他先命第一营机枪连连长陈开本推进机枪位置加强火力掩护,自己则亲率20余人向日军冲杀前进,为全团开避突围道路,但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陈蕴瑜,名怀珍,1900年2月2日生于贵州省平坝县天龙镇。先在邻村石板房(安顺县属)高等小学堂读书,后转平坝县白云庄新高小就读。毕业后又考入贵州省模范中学,后考入贵州省陆军讲武学校第二期学习。以优异成绩在军校毕业后,出任黔军排、连长。1921年随部队奉孙中山先生令讨伐桂系军阀,以克柳州有功晋升营长、团副。后任黔军第四混成旅参谋长。复充任二十五军军部上校参谋、第三师副官长、贵州省保安团总部副官长,兼军警督察处参谋长、第二师副官长等职。曾先后兼任黔西、织金、水城、正安、思南、威宁等县县长。    陈蕴瑜牺牲时,年仅38岁。他的战友余维华有诗悼云:    露齿白骨满战场,    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    活人不及死人香。  六、花园口决堤的执行者、桐梓人蒋在珍将军    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后,集合南北两路兵力,准备夹击夺取中原。第一战区提出:掘开黄河大堤,利用黄河水淹没开封、中牟之间的铁路、公路以阻挡日军的进攻郑州的对策。5月31日,蒋介石回电批准了提议。蒋在珍接受决堤任务后,立刻做出了布置。他先派出一个团执行警戒,谎称日寇快打到这里,把花园口黄河大堤周围10里以内的老百姓强行赶走隔离,不许他们知道掘堤的事。6月4日,在中牟县境的起口掘堤,后又改在迥水沱弯处,并加大决口的深宽度。6月7日仙又挑选出800名身强力壮的士兵,编成五个组,每个组分为挖土与运土两班,昼夜不停地进行掘堤工作。6月9日上午10时许,黄河大堤决口出水。    当时正值黄河上游的雨季,奔泻而下的滔滔黄河水,历时4天3夜,淹没了中牟、尉氏、扶沟、西华、淮阳等地,又经颍河、西淝河、涡河注入蚌埠上游的淮河,淹没了淮河的堤岸,冲断了蚌埠附近的淮河铁路大桥。    黄河水泛滥,在军事上形成了广阔的大片地障,给日军的西进造成了困难和损失,日军的进攻被迫停止。位于黄河泛滥区中心的日军,其来不及撤走的车辆、火炮、战车等辎重武器装备等,均沉入水底,不少人员、马匹被水冲走。黄泛区的人民以巨大的牺牲代价,为保卫武汉赢得了军事上的宝贵时间。    蒋在珍,字丕绪,1897年2月生于贵州省桐梓县官仓乡响水田一个普通平民家庭。响水田小学毕业后,考入贵州讲武学校,从此步入了行武生涯,先后任二十五军团长、旅长、师长。1935年4月,该师改编为新编第八师,1937年9月开赴河南抗日前线,后转战晋东南。1938年6月,因指挥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有功,被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授予其部属奖金。1947年11月27日晋升为中将。后因调其到军委办公厅任中将参议,蒋在珍末就职请退赋闲回桐梓老家,在仙人山上砍了一根方竹做手杖,上刻“不愿临风舞俊杰,回乡归隐伴侬行”的联语,以泄心中的不满。1949年12月24日,率残部在遵义起义。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