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回望军旅:-----滇南寻访片段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12-6 09: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十年代初期第二炮兵滇南某地阵容迎来了一批来自江西宜春的优秀儿女,他们为共和国战略导弹筑巢而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在崇山峻岭之间流血流汗,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四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昔日青春年少,今皆年近花甲。人们在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着和平和谐的生活。人们怎么能忘记当年保家卫国的征途!怎么能忘记昔日风餐浴血的战场!人们梦牵魂绕当年战斗.生活的第二故乡—云南。
   四十年年后的今天,2009年7月20日,他们中的代表踏上了寻访故地--云南的历程:四季如春的昆明,秀丽媚人的西双版纳,雄镇滇南的文化重镇建水,静谧葱绿的小关,佛烟缭绕的黄龙寺,热闹喧嚣的坝心,断壁残墙的曲江,新兵集训的下坡处.麦粮地,在眼中一一掠过。光荫荏苒,江山依旧,景致不再:一处处断壁残墙,陈砖旧瓦顽强伫立,默默地证实昨日的繁华,一行行历经风霜,枝叶繁茂的桉树傲然挺立,静静的向寻访者行注目礼。昔日宽广的马路不因荒草掩盖而有失当年的壮阔,当年驻防的住地不因岁月的流逝而被人们遗忘。山风掠过.松涛阵阵;俨然是部队行进齐整的步伐声。流水潺潺.啼鸟啾啾;仿佛向寻访者诉说着久别的情愫。寂静肃穆.人迹罕至的烈士陵园因寻访者到来打破了久远的寂静。久违的乡音.战友的问侯应使泉下有知者与寻访者一同唏嘘哽咽。寻访者匆匆而来,带来的是红土地的问候和久别的情思,寻访者匆匆而去,留下的是对滇南故地的祈望和无穷的眷念。
  
  文后语:滇南之行,行色匆匆。归宜后憾事重重。匆匆草就此文,文理难喻,情怀难抒,不求词句惊人。惟望喧怀寄情。阅者斧正,
发表于 2013-12-6 09: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看看吧
发表于 2013-12-6 09: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看看吧
发表于 2013-12-6 09: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你了,好吧
发表于 2013-12-6 09: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要求人人回贴
发表于 2013-12-6 09: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帮你顶下哈!!
发表于 2013-12-6 09: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帖子都要无私分享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09: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宜春八景之-化成晚钟.
  
  霜冷袁河化成岩下的迷思
  
  据说,在偌大的一本《词海》中,依中国江河词目检索,仅有三条江河被冠以“风景秀丽”之称。其中一条便是自宜春穿越而过的袁河,另两条分别是广西的漓江和浙江富春江。
  滔滔袁河,从罗霄山脉的崇山峻岭间远道跋涉,行至与稠江的交汇处,那曾经是开山裂石的生猛顿时变得顿时款步轻移起来。自此沿途山野清奥,汀渚碧幽,带着“冰碓无人昼自春”的野旷,背负“蓬背鸬鹚晒夕阳”的寂寥,她温存地扭了一下身腰,稍事休憩,决然向东迤逦而去。“城郭嚣尘外,江山胜慨中。铿然一滩水,和以万松风。”是的,欲揽宜春之胜,怎能独缺这湾秀水呢?因了这湾秀水的千古浸润,却让水畔的一方风物变得灵性活泼,秀色可餐。华成岩便是俏立秀水之湄的这样一位可人儿。
  
  声名远播,文化名人成就了化成岩
  
  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尽管洞幽石怪,自成岩壑,可是这山,委实不能算高。一百六十三米的海拔,上至山腰的百十米台阶,让兴冲冲前来登临吊古的游人几乎来不及整理抒怀的心情。你会发现,刘禹锡当年有感而发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用在化成岩,是何等的熨贴。
  细数“化成“之名,大约还是要从西汉溯起。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长沙王刘发之子刘成封为宜春侯,于宜春筑五台。据明朝权相严嵩(分宜人)考证,五台为:宜春台.仙女台.凤凰台.化成台.湖冈台。大概从那时起始有“化成”一说。
  实际上,真正让化成岩声名大噪的当属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出自名门望族,曾任兵部尚书,是当时“牛李党争”中的李党首领。他才气过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因政治斗争失败,李德裕被贬作宜春长史。遭此流变,李公心情大恶,后索性寓居于秀江北岸的华成岩,终日读书吟诗,修身养性。其在《振鹭赋》中,借白鹭“思下流而居”以自许,大概一方面也是为了麻痹政敌,以防对方进一步迫害所采取的策略。
  在宜春韬光养晦两年之后,李德裕终于等来时机,遂东山再起,返回京城重掌大权。史载李德裕諦居袁州期间,邑人卢肇.黄颇曾执经问难,得益非浅。嗣后,卢肇高中状元.黄颇及第进士,自此袁州士林人文辈出,关于“经李宰相点化一下就能中状元.进士”的事便众口相传,使得那里的一草一木,一丘一石都因李德裕而变得神奇了。化成岩的鼎盛文脉自此便备受后世景仰,正可谓文化名人成就了化成岩的千年荣耀.
  当然,有关化成岩的得名,民间自有民间的传说。一种说的是五代十国时,一位云游和尚在此小憩,看到山虽葱茏,却无奇石,便连夜从各地赶来凤凰.仙鹤.虎.牛.马.羊等,用手一点,让其化成石头。后人感念其点化奇石之功,便以化成名之。还有一种民间传说非常有趣。王母娘娘有次过生日,各路神仙纷纷准备祝寿的礼品,只有神笔马良得道之后一无所有,无礼可送,急得他团团转。铁拐李就给他出了个主意,画幅山水画相送。于是,马良遍访名山大川,发现化成岩山青水秀,遂就地泼墨,以此丹青作为生日礼物献给了王母。后者一看大加赞赏,问罢来历便说:“下界也有如此美景,殊为难得,索性让它锦上添花更好。”旋即命仙女向化成岩撒下无数花朵,从此这里就叫花城岩。后来人们说走了音,把“花”读成了“化”,花城岩便成了化成岩。以上种种都状于神话故事,很明显揉入了古袁州老百姓对本土景物的美好愿望。但无论那一种说法,人们都希望给这座小而幽雅的土山赋于更多的人文色彩。 &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09: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有痕,摩崖石刻留住历史的吟哦
  
  登临化成岩,于山水间流连,最振憾人心的莫过于那一幅幅摩崖石刻了。由于化成岩的人文鼎盛,历代曾保有不少名人的吟咏石刻,惜乎兵燹,大多已损毁。现硕果仅存的只有化成寺周的八块摩崖题刻,均为清代所留.俯仰遗迹,惟有近身细看才能感受那种历史的沧桑与厚重。而前人对先贤的吟哦则跃然石上,宛如岁月的痕迹,虽历千百年而煜煜生辉。
  在整个摩崖石刻群中,有两块石刻最引人注目。一块是由光绪年间宜春知县杨焜题刻的“天然图画”,字迹圆融唯美,以字而赞形胜,颇得化成岩之风骨。另一块则是道光年间袁州知府隆泰等题刻的“李卫公读书处”,字迹虽略有模糊,却也苍劲刚猛,显出题刻者对李德裕当年点化众生的仰止之情。旁边还有一块“亦当醒酒”的石刻,似乎是块醒酒石。传说喝醉了酒的人只要躺在这石头上,不需要多久,全身凉爽,酒意全消。当年李卫公是否如此试过呢?年代久远,已不可考。紧挨“天然图画”的是一首摩崖诗。世事无常,白云苍狗,只有抓住当下的真实,才能把握自身的命运。所以诗人刻道:“留心看世事,放胆做愚人。一生唯听命,凡事总有天”廖廖数句,已将为人处世的无奈与辛酸尽数道出。 除此之外,诸如“化成岩畔脱衣襟,石洞悬岩鸟弄音。夕浦归帆拖水浅,丛林还鹤带云深。揩台颂读卫公赋,捉日来寻卢子吟。古寺晚钟声应远,惯随鱼棹下江心”等仍存有多首摩崖七律。 值得一提的是,清初湖西道守施润章与袁州知府吴南岱亦唱和于此.此二人均因清廉之名而被蒲松龄录入<聊斋>胭脂一案中.施润章在其<化成岩青莲洞>中咏道:“石作莲花半未开,玲珑几曲尽莓苔.春深坐觉衣裳冷,不道云自袖里来.”古老的化成岩,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一代清官放逐心情的绝佳之所.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09: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暮鼓晨钟,千年禅道响彻了古今
  
  在化成岩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当中,除了历代文人骚客的登临揽胜.形诸题咏,一直与之相伴的,还有宜春禅林文化清晰的脉络.
  如果说化成岩是因人而名,因景而胜,那么,始建于唐初的化成岩寺,则是凭借了化成岩的著名,得以香火鼎盛,至今不衰.
  自唐以来,有僧人在化成岩建寺,原为上.下两寺,上岩为开化院,下岩为惠明院.清康熙年间,袁州知府李芳春题额“赞化裁成”,方改今名. 宋人赵善坚的<化成岩>诗云:“僧居罗上下,钟声答晨暮.”讲述的就是当时化成古寺的盛况,每当渔舟唱晚,牧笛催归之际,古寺钟声,悠扬清越,回荡在寥廓江天,城郊内外,清晰可闻,给人清静幽远之感.后人据此将“化成晚钟”列为宜春八景之一.
  史载,明时曾有一位尼姑在此修行,俗姓钱,名素琴.出身仕宦人家,因父辈获罪而沦为歌妓,辗转来到宜春.后情场角逐失意,忏悔出家.自号达禅,喜诗词书画,曾手绘“新篁滴翠图”立轴一幅,悬于寺壁,上题句云:“借来千点湘妃泪,写就新篁竹数枝.”透出其悲怆痛苦的内心世界.萍乡宝积寺方丈来宜春,曾在寺殿后墙嵌石书联一幅感念这位才貌双绝的尼姑,云:“化度忆前游,数月依栖,每听鸾音开我达;成全思此日,三坛说法,敢希龙女证心禅.”联语句头句尾,嵌入“化成”“达禅”四字,并款云:“达禅大士净修化成古寺,一心苦行,超人信仰年近七十矣.”
  1985年后,化成古寺经政府多次重修,尤以上世纪90年代末之重修为最.整修后的寺庙为仿明清建筑群,占地面积近两万平方米,高达四层,红墙黄瓦,面对秀水,背依岩体,雄踞山腰,甚为壮观.寺院主体建筑分建于上下岩,以石级相连,下岩建大雄宝殿,上岩依山而建有水观音亭.卧佛亭.法堂,云水堂等建筑.寺内供奉的卧佛及十八罗汉为缅甸所赠. 随着庙堂的修复,寺内的香火日盛.尤其是旧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这三个传说中的观音诞生日,更是人流络绎不绝,朝众踊跃,盛况恐为历史上远不及.
  进入二十一世纪,化成岩风景区又有了新的规划,其重头戏是在化成寺脚下围绕大雄宝殿扩建一系列附属建筑,形成一个新的佛教旅游风景区.2008年1月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