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中国兵网 - 

《爸爸去哪儿》节目是呼唤父爱的回归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11-24 07: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兵心网家庭专题】借《爸爸去哪儿》提醒父爱不能“缺位”

  近日,湖南卫视的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节目大火,引发热议,特别是,有很多年轻爸爸在网上自责和反省。(10月16日《扬子晚报》)

  真人秀的节目内容无限逼近生活真实,而参加节目的大都是星光熠熠的“星二代”。那些明星父亲大都是人们的偶像,人们在品咂、回味明星父亲对儿女关爱的同时,也在思考自身如何做一个好父亲。

  “爸爸去哪儿”,网络热议有啥背景?我们应该如何理清来龙去脉?即便中国人比较含蓄,但父亲对孩子的爱是非常深沉的,有道是“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但日常生活中,也有“严父慈母”的说法。父亲大都比较严肃,母亲大都比较和蔼,父亲大都批评孩子,母亲大都开导孩子,父母亲在对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互补。

  然而,这几年,与孩子的母亲相比,甚至于孩子的祖辈相比,我国父亲为孩子投入的时间显然不足,特别是在教育上有缺位。10月15日,扬子晚报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幼儿园大班爸爸承认从没开过家长会。在家庭日常生活或集体活动中,父亲的缺席也不少见。前段时间,英国首相卡梅伦步行送女儿上学的照片曾引起一阵热议,原来堂堂英国总统私下场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他对女儿的爱感染了很多人,也让中国的父亲们感到脸红。还有就是一个警察的小女孩,对一个月才回家两趟的父亲说“欢迎再来玩”,在让人感叹小女孩懂事的同时,也让人体味到小女孩内心缺失父爱的酸楚。

  应该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在一个家庭中,男性大都是家庭的顶梁柱,女性则负责后勤保障、相夫教子。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男人大都出外打工,女人在家相夫教子,这或许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但也是农村家庭谋生的现实需求。男人出外打工,无非是为了让整个家庭过上很好的生活,但对家庭的关注越来越少,跟孩子的感情越来越淡。当然,或许孩子长大之后会理解父亲,但缺失的父爱则让父亲的角色有些尴尬。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对于孩子而言,父母亲是最好的老师。没有父母亲在身边管束,没有父母亲对孩子进行亲子教育,孩子的情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父亲生下了孩子,成了孩子生理上的父亲。父亲出外打工、谋生计,为了让孩子以及家庭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成了物质上的父亲。父亲跟孩子进行情感上、精神上的沟通与交流,则成为精神上的父亲。只有实现了三位一体,一个父亲才能称得上称职的父亲。孩子的物质生活过得再好,如果孩子没能成长成才,那么父亲对孩子教育的缺位将难辞其咎。

  天下父亲在关注这档节目的同时,更该思考如何回答“爸爸去哪儿”,如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24 07: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兵网,共同发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24 07: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看看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24 07: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帮顶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24 07: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帖子都要无私分享精神!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24 07: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帮你顶下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24 07: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帖子都要无私分享精神!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08: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母爱需要父爱来平衡

  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在生活中被普遍认可,使得很多家庭中父亲的角色与母亲给孩子的感受差异很大,似乎母亲对孩子的温情,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是天性使然;父亲这个社会角色,永远也达不到这种境界的。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在人类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父亲和母亲这两种社会角色,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对孩子的影响,是互为弥补的,彼此无法完全替代。

  实际上,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无论在内容上和手段上都与母亲的影响不尽相同。尽管目标一致,但具体做法上的差异是无法否定的。

  在影响孩子的内容上,母亲的影响会有意无意地偏向于女性的活动上。例如人际交往中感情交流的细腻、深切、敏锐,语言交流的流畅、委婉、真挚,对强者或亲人的信赖,对家庭生活的热爱、眷恋、追求等。父亲的影响则不同,一般都有意无意地偏向于男性的活动上。例如人际交往中的坦诫、直露、粗犷,对新异事物的猎奇、探索,以及向往独立的人格、成功的事业、实现自我价值等。对孩子的影响如果没有这种“男性度”的补充,女孩子的创造性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的压抑,而男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就有可能发生不利于社会生活和发展的变异。虽然我们看到了母亲对下一代的影响作用,父亲的影响作用,似乎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在影响孩子的手段上,母亲一般容易侧重于“养”。孩子的饮食起居、衣着打扮,事无巨细,凡事都要亲自照料。只要孩子吃得满意、穿得喜欢,不病不痛、活泼精神,对母亲就是一种最大的安慰。孩子之所以容易任性,是同母亲这种溺爱式的照顾是分不开的。当然母亲也注重对孩子的“教”,但“教”的方式往往有迁就的成分,“教”的手段也是明显局限的。例如母亲教孩子认字、写字,只要孩子不愿意坚持下去,撤撒娇,一般就会作罢。至于“教”的手段,母亲一般更倾向于同孩子说话聊天、给孩子编讲故事、与孩子一起做游戏。当然,这对孩子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能发展孩子的言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提高孩子的活动能力和应变能力。但显然还远远不够。

  父亲则不然。虽然也比较注意对孩子的“养”,例如比较重视孩子的营养调配、更愿意买高档的零食给孩子吃等,但是一般情况下还是更注重于对孩子的“教”。因为与母亲相比,“养”的本领毕竟是要欠缺些的,然而在对孩子的“教”上,就相对要严格得多了,无论是教孩子识字、写字,还是教孩子礼貌待人、文明行事,都比较有始有终。孩子即使撒娇、偷懒,父亲通常也会或者通过哄骗,或者通过说理,或者直截了当令其坚持。这也许是受“养不教,父之过”的传统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由于自己在生活道路上的体验所致。

  父亲教孩子的手段,也是有别于母亲的。例如父亲虽然不会象母亲那样用很多时间同孩子闲聊,但却有更多机会回答孩子主动提出的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在知识和能力上,孩子似乎更“迷信”于父亲的权威。又如父亲比母亲更有兴趣和可能带孩子外出游览、参观,讲解在游览、参观中遇到的种种现象。即使是同孩子游戏,在孩子看来也更为粗犷、豪放、痛快,给孩子以淋漓尽致的感觉。父亲会让孩子坐在肩上、骑在背上,或把孩子高高举起……这对孩子的童年无疑增添了欢乐的色彩。

  父亲这种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应尽的职责。如果当父亲的对此不予重视,白天上班,回家看报;一杯茶、一支烟,把孩子赶得远远的,或孩子想与父亲亲热时,敷衍了事,就势必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倘若孩子只得到了母亲爱的温馨,而得不到父亲爱的炽热,他们不成熟的心理怎么会得到平衡呢?

  为了孩子童年的心理健康,为了孩子未来的身心发展,父亲应该充分履行自己的天职,用自己特有形式的爱滋润孩子待灌的心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7-28 19: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帮顶顶!!

签到天数: 14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7-28 19: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另外,如果你喜欢兵器模型,那么就上兵模网www.81.gs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