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兵穿着裤头腊月痛杀日本兵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9-4 13:13:45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在缅甸‘打老日’(抗战时河南人对和日本人打仗的俗称),到在当地定居、安家,这些年不容易啊!”返回孟津县白鹤镇柿林村老屋的王之平,举起少了食指、中指的右手说,“先是战场上九死一生,后是在国外安家,少了俩指头是小事,皮都扒了好几层!(如图)”
  大伙眼里“直冒火”
  “老人家,抗战时你一共参加了几次大的战役?”某电视台记者好奇地问。
  “俺是汽车兵,没打过仗呀。”老人的回答很实在,却让一帮记者大失所望。
  不过,本报记者深入探究后发现,老人尽管是汽车兵,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也经历了不少磨难。
  对日本人,王之平至今都“不感冒”。原因很简单,他父亲死在山西的抗日战场,堂兄在台儿庄大战中壮烈殉国。
  “抗战时很苦。1937年淞沪会站,我在江西汽车兵团受训,当时已是腊月了,一队队开赴战场的广西兵,绝大多数是穿着大裤头开往战场,我看着都心疼。”老人昏黄的眼里,晶莹的泪花在打转。
  老人听战友们说,上海、南京的仗打得苦着哩,牺牲的战友太多,战士们就用战友的遗体当掩体。听说这个事儿,受训的官兵们眼里“直冒火”,拳头一个攥得比一个紧,大伙都憋着一口气儿要和日本鬼子大干一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9-4 13: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帮顶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9-4 13: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9-4 13: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什么贴,就是想到兵网交朋友行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9-4 13: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回帖是美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9-4 13: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9-4 13: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贴顶一下

签到天数: 1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13:14:09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远征军享特殊待遇
  抗战初期,作为汽车兵的王之平,加入爱国华侨开办的西南运输公司,每天在中国抗战的“生命线”——滇缅公路上,忙着运输美国人援助的汽油、武器等战略物资。“那时候,日本人经常破坏滇缅公路,路上常被敌机炸得坑坑洼洼,很难走。”王之平回忆说,“从滇缅边境到昆明,现在一天就到了,那时候,每次我得跑一个礼拜。”
  日本人占领缅甸后,王之平暂时失业,在昆明开了一个月公共汽车。“那时的巴士,都是烧木炭,经常出现一氧化碳泄露。我开车时曾经多次‘煤气中毒’,头疼得快要炸了。”老人笑着说。
  1943年3月,中国驻印军成立新编第1军。4月,中国在云南重组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直属司令长官部的汽车兵团也开始组建。过去的老连长找到王之平,拉他一起去汽车兵团报名。精通驾驶技术的王之平很快被选中,被安排在汽车兵团第六团,被派到印度集训。
  绝大部分远征军,都是千里迢迢步行赶往印度。作为稀缺的“技术兵种”,王之平他们却享受特殊待遇——乘坐飞机。他在飞机上看到地上密密麻麻步行的战友,一方面心疼战友,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特权”有点小得意。

签到天数: 1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13:14:31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边“打摆子”边开车
  王之平说,到了印度,由于英美出于自身需要的大力扶持,部队伙食很好。作为汽车兵,他每月的工资在远征军里算是比较高的,部队伙食也很好,“牛肉罐头随便吃”。
  之后,王之平和汽车兵团一起,负责往前线送汽油、钢铁、武器。“那时候条件很恶劣,往往我们刚到一个地方,日本飞机就跟着炸,一些战友都牺牲了”。
  在缅甸打仗时,王之平多次患疟疾。“经常‘打摆子’(民间对疟疾的俗称),浑身发抖,我一边打着摆子一边开车,车开得摇摇晃晃的。”王之平说,“那时候年轻,也不觉得苦,实在难受了就去打针(看医生),就这么熬过来了。”
  王之平说,日本人在缅甸,收买了很多和尚当间谍,“路上只要看到和尚想搭便车,我一踩油门,就跑得没影儿了”。

签到天数: 1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13:14:55 手机发贴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愿打内战,“当了逃兵”
  远征军攻占缅甸密支那之后,缅甸战局逐渐明朗,远征军对日作战全面胜利也不远了。
  当时,汽车兵团里有传言:抗战胜利后,远征军将被派到东北打内战。当兵多年的王之平早就厌倦了这种生活,他“当了逃兵”,跑到缅甸木姐,和来自云南腾冲的姑娘刘月英结了婚。
  “那时候,国民党到处抓逃兵,抓住就枪毙。父亲怕被抓住,就跑到大山里,一躲就是好几个月。”王之平的大女儿女儿刘玉仙回忆说。
  解放战争后期,不少溃败的国民党部队逃到缅甸北部,希望把这里变成“反攻大陆的基地”。王之平不愿同他们有染,全家人从木姐搬到七八百公里外的果领。
  “后来国民党部队在‘金三角’聚集,其中不少是父亲的熟人,但父亲坚决不去那里,也不愿和毒品有任何关系。”老二王玉顺回忆说。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