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中国兵网 - 

西藏军区总医院:每年"抠"出4000万 送出5000万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9-4 05: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上行囊,满面春风地摇着转经筒,格桑旺久告别精心照顾自己3个多月的医护人员,出院回家。
  走出大门,他转身凝望“西藏军区总医院”牌匾,做出一个令人意外的举动——双膝跪地,高举双手,全身伏地,嘴里念念有辞:“还是共产党好、解放军亲,总医院的医护人员就是‘活菩萨’!”。
  这是藏族人的最高礼仪“磕长头”。这是一位重症胰腺炎患者对减免了自己40万元医疗费用的唯一回报……
  “我们精打细算抠经费,让高原群众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虽然苦些累些,但赢得民心一片,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值!”院长李素芝说。
  多年来,西藏军区总医院坚持勤俭办院、节约惠民,把“抠”出的经费用于改善医疗条件、实施医疗扶贫。特别是2007年以来,每年“抠”出4000多万元,送出5000万元,使广大群众广得实惠,受到军委、总部和西藏各族人民的高度褒奖,有力地促进了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
  这也要省,那也要抠。勤俭从小事做起,治奢领导先带头——
  艰苦奋斗变成刚性要求
  有一笔账至今刻在医学影像科刘医生的心里。刚到医院工作的他万万没有想到,领导竟会为了5分钱对他发火。
  那天下午,刘医生拿着一张用A4纸写的请假条找李素芝院长签字。李院长接过假条,面色凝重地对这位新调入医院的军医说:“我们的条件虽然比过去好了,但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丢不得。用一张大白纸写两行字,多可惜。”
  起初,刘医生不以为然,但听了李院长算了一笔细账后,他面红耳赤:“如果一人一天浪费一张A4纸,按每张纸5分钱算,以医院600人计,每天就会浪费30元,一年就要浪费1万多元,10年就会浪费10万多元。你想想,这能帮多少贫困群众治病啊?”
  假条风波虽已平息,可院党委“一班人”内心却不平静。第二天,他们召开专题会议,重点研究两个问题:举国上下都在奔小康,过紧日子是否已经落伍?条件好了怎样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新形势下如何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会上,李素芝和党委一班人达成共识,勤俭建军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我军不断发展壮大的传家宝,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勤俭节约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无论何时都不能丢掉艰苦奋斗这个光荣传统!
  此后,院党委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中央军委和成都军区、西藏军区十项规定为切入点,着力强化“80后”“90后”官兵的勤俭意识,让节约观念继续占领思想阵地。机关依托板报、广播、橱窗等载体展开专题宣传,每周院周会必讲节约,引导官兵从点滴做起抑超治奢。
  一句句戒语引人沉思:“别把毛票不当钱”、“请不要忘记饥饿的感觉”、“多想贫困患者”、“点滴浪费等于丢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一条条格言励志铸魂:“变废为宝,医院更好”、“节约无小事,为民办大事”、“金银本无主,出自勤俭家”、“领导带好头,节约就不愁”……
  提及领导节约,有的官兵难以启齿,称“有些事情不好说出口”。
  院领导就餐的小灶,就是“节约重地”:早餐是稀饭+馒头+鸡蛋+一个热菜,午餐和晚饭通常是六菜一汤,遇有客人或工作组才会加一两个菜。
  在旁人看来,这些将校军官吃饭不雅且蛮:每上一盘菜都基本吃得“精光”,绝不允许有丁点浪费。更为罕见的是,只要有菜掉在桌子上,他们都会夹起来吃掉,旁若无人一般,吃得津津有味。
  该院领导的生活品质不高,可是品位不低。不论是院长、政委,还是其他院部领导,虽说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但却都是“书香门第”。大家对此洋洋自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与住宅相比,院领导的办公条件也“好不到哪去”。李院长的办公室就像个博物馆,沙发、桌子、椅子历尽沧桑,唯有文件的日期指向当前。有个导演到该院拍电影,进了这间办公室后大喜:“拍具有历史纵深感的电影,正需要这样的道具。”
  为了巩固成效,17年来,他们出台《水电、营房、营产营具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全院上下遵照执行,处处算经济账,事事打节约牌。
  有个现象耐人寻味:该院很多科室都不买拖把。那么,官兵们打扫卫生用什么?谜底藏在一个故事里。
  一次,麻醉科医生将一床破旧的手术单变废为宝。他们见手术单中间部分腐烂、四周布料完好,便将四周裁剪下来,按使用标准制成治疗巾。
  化整为零之后,一些碎布条难有用武之地,被扔进垃圾箱。按理说,扔掉这些碎布无可厚非,可他们却有与众不同的选择:“这些小布条还能做拖布用,丢了多可惜!”医生惊醒照做,不仅用碎布自制拖把,而且将此做法推广。
  物尽其能的例子不胜枚举。诸如,一张纸多种用途,一分钱掰成两分花,每件器械循环使用……万千平凡小事,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一抠到底。
  就连垃圾、污水处理也要抠。该院建成垃圾焚烧站,三天才拉一车灰渣去处理,节约了运输成本。自建污水处理站,把处理后的水用来浇灌草坪,使节能与环保相得益彰。
  点滴节约知多少?光看一分一厘的积攒似乎很单薄,可群沙聚塔、点滴汇海就会创造奇迹。医院政委唐明文举出4根手指,给记者一个天文数字:从2007年起,硬是每年节约出4000万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9-4 05: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9-4 05: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签到天数: 5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3-9-4 05: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 收益 匪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9-4 05: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9-4 05: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帮顶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9-4 05: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05: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旧利废,拆废补新。办公条件虽简陋,发展征程步步高——
  勤俭办院同样争创一流
  近年来,在军地各级的大力支持下,该院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医疗用房进行了重新规划、翻新,而医院机关办公区则分别在临时仓库、药物制剂研究中心和新建的外科大楼边上借用。
  人们不禁要问: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能提高医疗、科研水平吗?
  勤俭节俭同样可创一流业绩:全院71人拥有高级职称,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亿多元,展开床位800多张;建成高压氧舱群、ICU层流负压病房、PET-CT,拥有先进的药品生产线,是西藏第一家“三甲”医院;3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立了集体二等功……
  如山的功绩与荣耀,只是对拼搏历程的简化。该院勤俭办院,既彰显精神力量,更闪耀智慧光芒。
  晚饭后,官兵们在自己的责任区为树木灌溉、松土、修剪树枝。如此做法,能够更好地应对西藏温差,既让树“呼吸”,又免根封冻。数十年来,一茬茬官兵效仿愚公移山、燕子垒窝的精神,利用4年时间,将46万多平方米的凹凸无绿之地,打造成平整滴翠的园林式营院。
  该院抓营房建设,可谓“拆了东墙补西墙”。拆旧楼时剩下的砖一块不丢,全都用于建设医院围墙。挖地基挖出的土石都积攒起来,哪里需要就拉去施工。2009年修建外科大楼,为节省经费,李素芝和工作人员一起,对各种项目逐项逐项地抠。开挖地基时,一家施工单位开价300万元。院领导把心一横,从工兵某团“请”来人员、机械以工代训,并发动官兵在业余时间捡石挖土,不仅提前完工,还节约了80多万元。
  这些将校军官哪来的这么大干劲?大汗淋漓的“施工队长”李素芝一语道破:对困难点头就等于向浪费招手,自己动手建“家”创业何乐不为?
  年届花甲的李院长经常亲力亲为。手术室有个器械柜还是1958年配发的,由于保养维护得好,一直都在用。2012年,新外科大楼建成,有人将它按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封存起来。李院长点验各科室搬家情况,发现缺了这个“老伙计”,于是带领一帮人又将柜子抬到新手术室,美其名曰“返聘”。
  老装备重回战位的例子不胜枚举。10年前,李院长发现一台仪器老化、零件损坏的中央监护系统闲置仓库一角,当即吩咐人员与厂家联系,最后仅花了2000元就买到配件,使这台价值200多万元的仪器“起死回生”。
  该院采购之严,无异于“八堂会审”:先由临床科室申请,继由主管科室审核,再交院部领导审批,后由采购办进行市场调研,最终组织招标,纪委全程监督。此举实现了采管分离,消除了贪腐土壤,确保既买对的又不买贵的。
  有个现象令人惊讶——由于各科室都配备了小工具箱,因此办公室就经常出现“山寨货”。比如,核医学科拼凑的长条凳就是“老中青结合”:“50后”凳面+“70后”凳脚+“00后”油漆。有个医生风趣地说:“太像当年我党在延安时的办公设备。”李院长听后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就是要像老前辈们当年在延安干革命那样艰苦创业。”
  说到创业,那可是“秋收稻谷一箩筐”。该院自主研制一种药品,原来提取红景天原料药用成分红景天多苷以后,余下的料渣一律抛弃。药物科研人员发现被抛弃部分中还含有一种红景天鞣质,具有天然止泻作用。他们取渣为料,很快研发出一种叫“景天止泻胶囊”的新药,临床效果非常好。10多年来,红景天料渣为医院创收120多万元。
  盘点该院勤俭办院经验,可得出两个关键词:有的放矢,低耗高效。
  院党委把从指尖上节约下来的经费,用在了“刀刃”上。他们瞄准“西藏第一、西南一流、国内领先”的标准抓建设,新落成的外科大楼,不仅刷新西藏的建筑新高度,而且创造高原的装修纪录。
  那天,院党委集体研究大楼装修方案,李院长把目光停在吊板上,他对选用矿棉板吊顶提出质疑。
  “我认为,矿棉板吊顶不是最佳选择。”李院长说,“如果用铝单板吊板,不仅更美观、更方便清洁,而且不易被水侵蚀。”
  话音刚落,与会者就议论纷纷。大家普遍认为:一般医院都选用矿棉板吊顶,经济实用。
  “我们虽然处处节俭,但在为患者创建温馨就医环境这个问题上,要有超前思维和超常手段,要建设20年不落后的医院!”李院长斩钉截铁地说。
  会场响起热烈掌声。大家不仅同意用铝单板吊顶,而且赞成用抗菌地板装修部分病房。
  这次会议诞生一项纪录:装修重症监护中心500多平方米的病房、购置该中心所需监护设备,耗资超过千万元。
  正是有了这样的领先气质和卓越精神,使科技强院的目标无需远眺——国家中藏西药结合高原病重点专科,全军高山病防治研究中心,全军高原战创伤救治中心,全军先心病中心,全军心理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在该院建成。
  刘禹锡居陋室志不移,曹雪芹饿肚肠著华章。该院医护人员安贫乐道,瞄准高原卫勤保障攻关,“十一五”以来已发表论文1300余篇,接连申报国家科技专项课题成功。从纸上沙沙走笔,到战地救死扶伤,他们构想的卫勤保障体系得到检验,为高原官兵能打仗、打胜仗撑起了健康保护伞。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05: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苦了自己,温暖万家。医疗扶贫志不移,架起党群连心桥——
  为民解难就是为党立碑
  有人说节约惠民是该院的金字招牌。一点不错,这4个字的确价值连城。
  七上八下省千金,九九归一爱民情。记者从该院财务供应科了解到,近6年来,医院每年都能节省4000多万元。有人向院领导建议,给大家多发点过节费,可领导总是不同意。也有人曾建议给常委买轿车,可他们也说“不行!”。
  不发福利也不买车,这笔钱如何支出?政委唐明文一语破的:“医院补贴藏区贫困患者、寺庙僧人治病要用钱,医疗队下乡、“为兵便民流动医院”赴艰苦偏远地区送医送药也要用钱,我们一定要把点滴节约下来的有限经费用到惠民这篇大文章上,不负群众对我党我军的信赖!”
  雅鲁江畔、珠峰脚下、藏东峡谷、羌塘草原……仅这十多年,该院白衣天使巡诊的脚步就遍及西藏所有县乡,汽车行驶记录超过130万公里。
  羊卓雍措侧畔就倒映过白衣天使的身影。那天,流动医院从洛扎县巡诊到浪卡子县已过午饭时间,饥肠辘辘的医护人员很想找个餐馆救急,院长李素芝清了清嗓子说:“今天我请客。”说完,他将随车带来的面包分给大家,笑呵呵地说:“我再给你们发点菜。”随即递来一包榨菜。然而,那次巡诊没有吃完的面包,几天后居然出现在李院长的茶几上。
  李素芝常说,我们提倡勤俭节约,就是要把节约出来的钱用在患者身上,真正维护好他们的身体健康,实现好他们的切身利益。
  一次,李素芝在查房时发现一个藏族患者手握检查报告在楼道徘徊,表情无助。后来得知,该男子患重病不仅没钱医治,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李素芝不仅签免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还安排专人为其办理免费就餐卡。
  “不惜一切代价”是医方表态的高频语,可能做到者寥寥无几。该院治病就从来不计成本,他们用药看疗效,不怕价格高。一位直肠癌患者想不到,他与该院非亲非故,而且即将走完人生旅程,可该院仍然对他不离不弃。
  专家会诊后认为,患者已到癌症晚期,难以治愈,但合理的药物调养,能够减轻患者痛苦。院党委拿定主意,为其免费用药。可是,他们拍板后却犯难了,患者所需药物不仅昂贵,而且由内地一家医院特制,市场上根本买不到。千难万难,心中装着患者就不难。在院领导的亲自协调下,医院很快就购买到此药并用航空快递运到了拉萨。
  此后,为了救治这名患者,医院先后3次空运特殊药品,共计花费7万多元。虽然患者最终含笑离去,但院党委认为这钱花得很值。
  有句口号在该院总能找到注解——亏了我一个,造福千千万!
  该院免费救治“雷人”的故事,在西藏传为美谈。2005年国庆前夕,院里收治班戈县牧民贡觉巴姆,她受的伤足以致命:被雷击中。由于家徒四壁,她想放弃治疗。
  院长李素芝亲自出马,多次组织烧伤科专家会诊,很快确定了“消毒清创”、“暴露疗法”、“营养支持”、“分期植皮”等系列治疗方案。
  看到博士硕士齐上阵,不知情者还以为该院在抢救亲属或者领导。“最强阵容”组队抢救,果然不同凡响。2006年7月5日,贡觉巴姆终于可以下床走路,她没被致命之伤带走。
  与“康复”连接的词语,一般是“出院”,可贡觉巴姆伤好后却不想走。她看着治疗账单上自付的近20万元的费用傻了眼,说“就是把我卖了也给不起这笔钱”。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票据递到院党委案桌,“一班人”豪爽签字,全部免费。
  对于许多贫困患者而言,流动医院就是一枚吉祥符号。蛇年新春,李院长带队踏破千山冰雪,挺进“孤岛”墨脱。他们不仅为当地的门巴族、珞巴族群众送医送药,还与一位孕妇血脉相连。
  大年二十九那天,一位孕妇失血过多,生命危在旦夕。与之血型相配的李素芝院长的爱人郭淑琴挽起袖子,当即为她献血300cc。一位围观的群众问郭淑琴是否认识孕妇,他听到的答案受用一生:“我不知道她是谁,可我知道为了谁。”
  是啊,相逢何必曾相识,既知根在一脉,便能情系四海。年年岁岁,暮暮朝朝,被该院免费救治过的陌生藏族群众难以计数。
  河南籍患者男某就是其中一位。一天,一辆110警车送来一个车祸伤员,称肇事车主已经逃逸,伤者无依无靠。医生请民警放心,因为伤员入院如到家,一定会得到最好的治疗。
  伤愈出院,这名男子泪流满面,表示一定好好打工,为西藏经济建设做贡献。他说一定会把花掉的3万多元医药费还上,可医护人员大方地说已经全免了。
  该院对患者慷慨大方,可免费治疗贴进去的钱无异于“鸡腿剐油”。他们每年抠出的4000万元不仅没有留下,反而从家底费中拿出1000多万元,全部用于医疗扶贫。
  世人不禁要问:他们图什么?
  院长李素芝一语道出心声:“就图人民群众都说——共产党好!”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8-27 16: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08681.com兵网营区环境内,让我们支持楼主,我们共同来盖楼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