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沈飞研究员介绍称F35战机代表舰载机发展方向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6-25 06: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40297151_52972700.jpg

2011年10月15日,两架美国海军F-35B型战机在LHD-1黄蜂号两栖攻击舰上进行甲板固定航行试验。

签到天数: 1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06: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舰载机目前已经成为各国海军重点发展的利器,它不仅能对海、陆发动攻击,还能保障区域制空权,二战时期产生的“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的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并且被各国海军继续发扬光大。舰载机在捍卫国家利益的行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有关航母的大多数讨论都集中到了航母舰体、护航舰队编成等少数几个方面,而对舰载机的关注则稍逊,更遑论航母必需的其他勤务飞机。应当明确的是,对航母吨位要求,直接影响舰载机的选择和使用。在航母总体设计上,起飞甲板和着陆斜角甲板长度、滑跃起飞甲板角度或弹射器功率和长度、阻拦索数量及制动功率等等都应以所能搭载的最重最大舰载机为上限。如果舰载机选择不合适,从战术角度上讲,会影响战力的实现;从战略角度上讲,会抑制和丧失应有的巨大潜力,无法体现航母的威慑力。结果都是束缚住自己的思维和手脚。仅考虑将舰载机单一用途化,会忽视航母舰载机的其他功用,只能导致将航母及航母战斗群的作用降格为一种功能性战舰和战术舰艇编成。因此,要厘清航母与舰载机之间的正确关系。

  航母与舰载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舰载机延伸了母舰的作战半径,充当母舰的空中保护伞;航母则为舰载机提供了起降平台,是舰载机的海上基地、补给站。二者又是相互适应的。作为母舰,要求舰载机体积越小、功能越多越好,以便最大限度地节省舰艇空间和物资;作为舰载机,则要求母舰甲板足够宽、续航力足够大、能够抵御一定数量的敌机或导弹的攻击。二者只有优化配置,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做得最好的无疑是航母,所以航母才成为“海上霸主”。

  1911年底到1912年初,即莱特兄弟首次成功的空中持续动力飞行之后仅8年左右,美国就成功地实现了飞机的舰上起飞和降落。1917年,英国用一艘巡洋舰改装成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能搭载20架飞机,飞机可在甲板上起飞和降落,这标志着航空母舰—舰载飞机武器系统的诞生。

签到天数: 1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06: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1340297158_50376500.jpg


F-35B型战机在黄蜂号两栖攻击舰上降落

签到天数: 1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06: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的航母舰载机多采用水上飞机,飞机依靠浮筒在水面起飞和降落,航空母舰只是一个运载飞机的平台,主要靠起重机将飞机吊上吊下,一般每艘航母可搭载4~10架水上飞机。1914年12月25日,英国3艘航母上的7架水上飞机袭击了德国的飞艇基地,创造了世界上航母舰载机的第一个战例。

  二次大战后,世界各国的舰载战斗机也与陆基战斗机一样进入了喷气机时代。半个多世纪以来,美、英、法、苏等主要航母国家先后分别发展了十余种喷气式舰载战斗机。美国在1955~1960年间将航母上的飞机分为防空战斗机、制空战斗机、全天候攻击机和轻型攻击机,另外还有部分辅助飞机。防空战斗机主要担负远程巡逻、伴随护航、远程警戒、拦截等航母防空圈外的任务,它们通常是双发的大型飞机,装备有完善的电子设备和拦截空空导弹;制空战斗机则是一些重量较轻、较为简易的单发战斗机,它们主要提供航母200千米半径圈内的制空权争夺,较为机动灵活、携带灵巧的近距导弹;全天候攻击机主要承担复杂气候下的远程攻击任务,有完善的导航和地形跟踪雷达,能发射各类导弹和炸弹,有完善和强大的电子自卫系统;轻型攻击机则较为简单,拥有基本的电子设备和系统,价格低廉、载弹量大,主要用于执行较为危险的近距支援和战场遮断任务,也可在全天候攻击机的编队指挥下执行部分远程攻击任务。

  舰载战斗机的技术方向是对未来空战的战术思想、技术可行性、成本控制以及国家总体军事战略进行综合考虑的结果。因国情和技术能力的差异,各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有如下几种发展途径:

  (一) 研制舰载专用战斗机:美国是研制舰载专用战斗机的典型国家。就国情而言,早在一次大战时期就有了美国海军自己的费拉德尔菲亚飞机制造厂,使海军积累了丰富的设计、试验、建造和使用海军飞机和舰载飞机的经验;而且美国海军历来不愿意与美国空军用同一种飞机(甚至不愿意与空军用同一种航空煤油)。因此美国海军的航母舰载战斗机或攻击机都是专门设计的,如F-8、F-14、F/A-18、A-4、A-6、A-7等。

签到天数: 1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06: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1340297167_41294000.jpg


美军F-35B型战机在黄蜂号两栖攻击舰上降落

签到天数: 1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06: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用陆基战斗机改舰载战斗机:如美国海军的舰载高级教练机T-45,就是用英国的“鹰”陆基教练/攻击机改的。俄罗斯的舰载战斗机米格-29K和苏-27K,也是用相应的陆基战斗机米格-29和苏-27改的。但是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二代战斗机”时代,飞机的增升减速技术和增升减速装置尚不成熟,飞机发动机的功率又比较小,陆基高速飞机改舰载要付出很大的结构和重量代价。舰载机的增重来自三部分:首轮拖曳弹射4%~5%、拦阻着舰占4%~5%、舰上驻留(机翼折叠)占2%~3%。因此普遍认为陆基改舰载还不如重新专门设计。

  (三)同步发展陆基/舰载“一机两型”飞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的“三四代战斗机”时代,飞机的增升减速技术和增升减速装置已经十分成熟,而且飞机的推重比也有了很大提高,陆基战斗机与舰载战斗机的通用性已经大大增加。以法国“阵风”和美国F-35为代表的新一代“一机多型”战斗机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同步发展陆基与舰载的优势,可使新机的研制既省钱又省时间!如法国同步发展的空军陆基战斗机“阵风”C与海军舰载战斗机“阵风”M就有80%以上的通用性;美国同步发展的空军陆基战斗机F-35A与海军舰载战斗机F-35C也有80%以上的通用性。

  (四) 直接采购国外的舰载战斗机:印度、西班牙等国购自国外的航空母舰,就是直接采购并装备国外舰载战斗机的。这种发展途径看似简单、直接、省事,但不仅受制于人,还因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进而影响舰载战斗机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拥有隐身、高机动、先进航电系统的第四代战斗机,逐渐成为21世纪海空军的主战力量,F-35C、F/A-18E/F等按隐身要求研制的飞机已经成为现代航母的主流装备。

  航母之所以成为航母打击群的核心、海战的主力和对地打击的重要力量,主要依赖于其特有的武器装备——舰载飞机。舰载战斗机是航母航空联队的主体。


签到天数: 1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06: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1340297165_11738000.jpg


美军F-35B型战机进行甲板固定状态航行试验

签到天数: 1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06: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期间,美国航母搭载的战斗机有约33吨的F-14“雄猫”和约20吨的F/A-18“大黄蜂”等。两者均为高空、高速飞机,升限达到15240米,均可携带多型空空、空舰导弹。F-14的最高时速达到2548千米,超过了2倍声速;该机采用可变后掠机翼解决高速和低速状况下对机翼构型和面积的不同需求,同时不必折叠机翼便可满足在舰上停放时占用较小空间的要求。该机性能优异,但由于维护维修费用过高,于2006年全部退出现役。1999年服役的约30吨的F/A-18E/F“超级大黄蜂”为F/A-18“大黄蜂”的改进型,作为美国海军21世纪新型舰载主战飞机F-35C研制成功前的过渡机型,逐步取代F-14和F/A-18。

  前苏联至少从6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对垂直起落技术的探索,并从60年代末开始研制舰载垂直起落战斗机。1991年服役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搭载的有苏-33(原称苏-27K)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约33吨、速度约马赫数2,具有高推重比、优良机动性能和强大的对空、对舰打击威力。米格-29K舰载机也在“库兹涅佐夫”舰上成功起降,但未在“库兹涅佐夫”舰上搭载使用。

  苏-33是苏联以苏-27为基础,衍生出的舰载战斗机,主要针对在航母上起降的特殊性,提高了飞机的短距离起飞能力,同时加强机体和起落架的结构强度,使之能够承受拦阻降落时强大的应力,机身各部分作了防腐蚀处理。总体来说,苏-33的重量比苏-27增加了11%,但是它采用了更先进的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性能大大优于苏-27S上的模拟式系统,飞机操控更加灵活,解决了苏-27存在的操作滞后现象,空战能力大幅提高。苏-33的雷达性能相对较弱,对空作战模式少,只有简单的对海作战模式。按当年苏联的设想,苏-33主要用作制空作战,反舰对地攻击任务由苏-25攻击机负责,所以并不强调它的攻击能力。

  法国于1999年建成服役的“夏尔·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搭载新研制的性能先进的“阵风”M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21.52吨,速度马赫数1.8,最大作战半径1350千米,1996年服役。

签到天数: 1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06: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1340297162_13334800.jpg

F-35B战机在黄蜂号两栖攻击舰上降落

签到天数: 1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06: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阵风”采用带鸭翼的三角翼翼身融合体外形,30%~50%复合材料机结构,装备推重比为10的先进航空发动机,机载火控系统采用可同时跟踪和攻击多个空中目标的火控雷达,主要空战武器是可以大离轴角发射和发射后不管的先进空对空导弹。是比所有现役舰载战斗机更先进的新一代舰载战斗机。除执行为舰队护航和夺取海上制空权以外,也可携反舰和对陆攻击武器执行对舰和对陆攻击任务。

  英国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服役的3艘“无敌”级轻型航母搭载短距起飞、垂直着舰的“海鹞”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11.88吨,速度马赫数1.25。该机也在印度、泰国的轻型航母上搭载使用。意大利、西班牙的轻型航母搭载的AV-8B“鹞”式飞机,系美国购买英国“鹞”式MK50战斗机后按本国需求改进而成,其技术特性与“海鹞”相当。

  舰载战斗机经历了螺旋桨、喷气式和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等多个发展阶段,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提高飞机的单机综合作战能力,实现隐身化、超声速飞行和短距起降能力,以及发展舰载无人驾驶战术飞机。

  最具代表性的舰载战斗机是美国的JSF“联合攻击战斗机”(F-35),F-35的主要技术特征是:隐身性能和高机动性,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垂直起落和舰上起降能力。F-35核心设计的最佳点是战区打击、战场阻断和近距空中支援,隐身、内埋式武器和燃油,以及无外挂布局的巡航效率。其中舰载型(CV)代表了未来舰载战斗机的发展方向。

  为满足飞机扩大作战半径,可直接从航空母舰起飞,飞往战区前沿参加空战或执行对地攻击作战需要,F-35飞机机体采用了加大机身、机翼空间的设计,满足了承载大燃油载荷能力,与空军的F-35A型比较,海军的F-35C型特别加大了机翼和尾翼的设计,从而大大提高了飞机航程和作战半径,以及低速着舰性能。另外,F-35C的机翼可折叠,起落架局部加强并配有着舰拦阻钩。该机内部可载燃油达6810千克。飞机的飞行距离是现役最先进舰载飞机的两倍。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