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逐月]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一次,还会选自主择业吗?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20-4-30 09: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img (1).jpg



在面对退役金系数风波、自主择业政策可能未来存在很大变数的情况下,一些部队给2020已经确定安置方式的待转干部一个可以重新选择的机会:是选安置还是自主,允许重新确定一次;那些还坚持要选自主的,要写下书面的承诺。

它的背景是:自主择业退役金调整的原则、包括政策调整方案都已经大局已定;军方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最大范围内,给这些面临选择的人一个最后决定命运的机会。它既是道理,也是情理。我想,至少2020待转的这些原打算自主的人要感谢组织,感谢部队。

那么反馈如何呢?在论坛和各种自媒体的留言中,可以看到许多人表示“要改回安置去”,也有许多人确实做出了更改,选择了安置到地方这种在他们看来更加稳妥的方式。但也有很多人却并没有为之所动,反而表现出惊人的一致:
u=3276929575,2912636070&fm=173&app=49&f=JPEG.jpg

签到天数: 4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0-4-30 09: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泛泛而谈、以点带面显然说服力不足,仅仅是这一张表尚不具备足够的代表性。实际上,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军医群体。懂的人都懂,退役金对于他们只是锦上添花。他们之所以如此坚定,不证明他们对这件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可能只是基于:相较于政策调整所带来的波动,他们比一般自主人更拥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本领与底气。

这也就回到了今天这个话题的命题逻辑:选择自主择业还是计划安置,无所谓对错,而只有适合不适合;政策固然对大多数人的选择具有相当影响,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手里持有多大的砝码。

那些在政策变动情况下而发生动摇的,其实可能并不适合自主。正像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个选择定律:当你在安置与自主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定不要选择自主。决定我们选择方向的,除了当下条件的利益关系的对比,也有对于未来可以产生利益增长的判断与预期。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只能吃老本。

我们平心静气地想一下,如果这个可以变更安置方式的选项被公平地、重新赋予每一个自主人,正如大家表示的“如果政策可以变,那么我们也要求变,重新选择由国家进行安置”那样,自己又当真正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我相信肯定会有大批人选择回到体制内,也相信同时也仍然有大批人继续初衷不改。实际上,后者可能才是真正适合自主择业这种安置方式的。这个政策到底好不好,它是一个比较概念而非绝对概念。这个道理,旁观者看得明白,决策者看得更明白。

所以,那些认为政策要像这么个改法,以后就没人选择自主了,这个过于武断了。甚至在我看来,它对未来逐月领取退役金的影响,也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大。政策越改越好的一个角度是,它会更精准地符合真正需要它的人群的要求。

签到天数: 4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0-4-30 09: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在政策调整面前的应激性和适应性,说白了还是一个“议价权”的问题。毋庸讳言,大多数选择自主择业的人,并没有太高的“议价权”,像军医、通信、财务、教学这些军地通用专业出身,并且也能够在社会上继续创造财富的人只是少数,即使是确有特长的拿到社会上获得创业成功的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只能去给别人打一份工,特别是一些基层出身只会带兵的人只能去从事一些基础性的管理工作,比如物业经理和包工头。另还有大量的人、比如60岁以上和条件制约大的人,主要生活来源只能依靠退役金。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这么在乎退役金被系数的原因之一,单面指责他们“只拿钱不干活”是不客观的。

提升他们的议价能力,或者说是增强他们抵御外界风险(包括政策调整)的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道。不然,只提要求不给条件,只要他们牺牲却不顾历史现实条件,只能让人感觉是在“卸包袱”;也可能会在原本退役军人权益纷争的问题中,制造新的增量,这是一种顾头不顾腚的行为。

改革大潮一往无前,此次退役金系数风波不过是浪花一朵,最终都会尘埃落定。但套用最近的流行语,30万粒尘埃落到每个自主人的头上,可能都是一座山。这些为国家军队平均牺牲奉献了20多年的人,理应得到尊重与善待。尊崇之下,不要“体面”遥遥无期,就连“可靠”也摇摇不保,这是对他们的不公平,也是对这个国家国防安全基础的撼动。我相信这个事情最后会有一个比较和谐的结果,但更希望这个事情能够给接下来更大范围的政策调整(利益调整)提供有益的参考,说教训也未尝不可:既要考虑全局,也要关注局部;既要提出要求,也要创造条件;既要讲法治,也要讲感情。

签到天数: 4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0-4-30 09: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这件事对于后来者的影响,就不能不提马上要推开的新的退役方式:逐月领取退役金。就目前的情况看,自主择业大概率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至于是今年年底还是明年推出新的逐月,要看改革的国内国际条件而定。

结合目前的迹象,我们也不妨大胆作出如下推测:

既然自主择业都要进行政策调整,以拉开与现役和军退的差距,那就基本可以判断新逐月政策大概率是一个激励性政策,而非福利性政策。说白了,至少在退役金的比例上,应该不会比现在的自主择业更高。

据一些传言,15年(军校4年,少尉2年,中尉4年,上尉5年)和25年(中校)将成为新退役制度下的两个重要门槛:不满15年的,有可能采取货币化的退役安置,类似于过去的复员。15-25年的,可以享受逐月领取退役金,也就是我们一直听说的“少校可逐月”。

15年这个设定,除了考虑到军官,也把一些高级军士扩大了进来。15年的低门槛,也意味着起始退役金比例的降低。从国际上退役金通常占现役50%-60%的情况看,大家可以作个预期。不过,更大的改变可能在下面:

退役金可能将与现役脱钩,参照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后,进入一个单独的体系。资金来源一部分是国家财政,一部分则可能来自社保,按照退役军人的服役时间、艰苦地区和立功情况确定一定的比例和梯度,同时强制性扣缴社保。到达退休年龄后,改为享受社会养老和医疗待遇。

服役满25年以上的,因为竞争淘汰激励机制的一直存在,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能熬到、混到退休,所以可能会采取一种类似“提前退休”的办法,这些人应该是会比逐月领取退役金更有保障的。实际上,现在地方已经在推行“提前退休”制度了。“中校可退休”可能就包括“提前退休”。

而如果,能够将现有的自主择业人统一纳入“提前退休”范畴,也算回应了自主人“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诉求,为改革减少许多阻力和不确定性。

签到天数: 4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0-4-30 09: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对于这种可能降低比例和预期的新逐月领取退役金,是否意味着“越改越差”、无人问津了呢?必然不是。

首先从大的方面看,新逐月实际是增加了退役方式的灵活性和激励性。15年之下,比如10-15年,在满足了基本服役年限和任职时间之后,年轻军官可以随时提出申请退役,结合年度复退工作一并进行,当然组织也会根据需要作出必要的限制;而满了15年之后,也并不等于都可以平稳过渡到退休,会根据任期进行考核,连续考核不通过或得不到晋升者要被强制退出,可以较好地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对军队来说肯定是“越改越好”。

其次对官兵个人来说,如果干满10年就可以拿到一笔补偿金转身,以平均28岁的年龄重新开始创业,应该不算太晚,哪怕去参加公考也并非全是劣势,他们既为国家效了力,也为自己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本;满15年即可以逐月领取退役金,这个时候普遍是35岁以下,虽然退役金的比例不算太高,比如可能只有四五千块钱,但也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之上了,有这个作保底,无论再去创业还是就业都是有基本保障的。

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只有创造才会产生更多更大的可能。

这也就回到我们一直在探讨的主题逻辑:决定你的最后选择的,除了政策本身,还有你所拥有的适应政策、利用政策的能力与资本。在大势无法挽回、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如何提升自己的资本上限、拥有更多议价能力才是根本应对之策。只要还拥有可以选择的权力,那一定不是最坏的结果。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