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告悼念] 裸捐880万的"布衣院士"卢永根走了!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9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8-13 19: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_v22ecbd90123174a4996c1c14d4fe78bc0.jpg




昨天,8月12日凌晨4时41分,
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
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享年89岁。



卢永根,他本是一个香港富家子弟,
却跑到内地大学学农业,
他是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更是院士,
却极尽节约、家徒四壁!

在2017年,87岁的他患上癌症,
却不顾被癌症折磨得孱弱的身体,
在老伴儿徐雪宾教授的搀扶下,
缓缓地走入中国建设银行营业厅。
接下来,卢老的一个举动,
让在场的所有人泪流满面!

签到天数: 29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9: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n_v22ecbd90123174a4996c1c14d4fe78bc0.jpg

他从一个黑色的旧挎包里,
掏出一个折叠过的牛皮纸信封,
缓缓地取出里面的十多个存折,
交给银行工作人员。

当了一辈子老校长的卢永根,
要将一辈子一分一厘攒下的
  880万9446元整  
全部赠给华南农业大学,
同时,他跟妻子一起签下一份协议,
两人身后捐献自己的遗体……

2018年3月,
已经是癌症晚期的卢永根在病床上,
接受了“感动中国”的奖杯。

签到天数: 29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9: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n_v22ecbd90123174a4996c1c14d4fe78bc0.jpg

卢老说:“党培养了我,
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
是作最后的贡献。”

签到天数: 29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9: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衣食无忧的香港富二代
选择成为地下党

1930年,卢永根出生于香港,
父亲是一家英国律师行的高级职员,
他在家中排行老四,
自小生活条件优渥,
是一个衣食无忧的“香港富二代”。

n_v22ecbd90123174a4996c1c14d4fe78bc0.jpg
卢永根(左一)与父亲和大哥在香港


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
年幼的卢永根经历了东躲西藏、
衣食匮乏的逃难生活,
更目睹了日军的凶残……

签到天数: 29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9: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战友之家 于 2019-8-13 19:06 编辑

当亡国奴的滋味不好受,
年少的卢永根深切地感知到:没有强的国,何来强的家?唯有读书,才能救国!
他没有遵照父亲的意愿接受英式教育,而是选择到坚持爱国教育的香港培侨中学学习,在学校,卢永根瞒着父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还是身份保密的地下党!

在新中国成立前,很多巨贾大亨南下跑到香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只为得到一个“香港人”的身份。
当时,19岁的卢永根本可以留在香港富裕的家庭里,踏踏实实地当他的公子哥,他却抛弃了别人求而不得的身份,
毅然奔赴内地。


他告别了父母兄妹,告别了香港身份,作为地下党奔赴广州,成为岭南大学农学院的学生。
“假如那么一天到来哟,人人有田耕,人人有屋住,人人有饭吃,我们的生活啊,就是诗境。我们的语言啊,就是音乐。
这是卢永根写的一首小诗,华南农学院里,他关心民生的疾苦,
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这个学生不简单鼓励68岁导师入党


1952年11月,
全国院系调整,
岭南大学农学院和中山大学农学院
合并为华南农学院,
卢永根成为华南农学院大四的学生。


在华南农学院,卢永根认识了原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丁颖。早在20世纪30年代,丁颖教授就是水稻育种领域的大家!在丁颖的影响下,卢永根走上了稻作研究之路。

丁颖年长卢永根40多岁,是卢永根的恩师,是他学术上的领路人;
但在卢永根的鼓励和支持下,1956年丁颖以68岁高龄入党,这在当时知识分子中引起极大反响。


上世纪60年代,卢永根还是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他跑到山间田野去搞研究。他淡泊明志,最崇尚吃苦精神。卢永根带领学生,小心地保护着7000多份稻种资源和900多份野生稻资源。


许多珍贵的稻种,
都是他翻山越岭一株一株找回来。这些种子成为日后育种工作最宝贵的资源。

2001年,已经70多岁的卢永根听说广东佛冈一处山顶有野生稻。他立即动身前往。山上本无路,还布满荆棘,可他愣是拖着垂垂老矣的身躯,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后来学生们劝不住,只好架着他到了现场。

卢永根一生从事作物遗传学特别是水稻遗传学和稻种种质资源研究,提出了“特异亲和基因”的新概念。1993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为培养更高产、高质的水稻品种,他奉献了一生。我们吃过的米饭中,也许就有卢永根的贡献。
若不是因为患上癌症,卢永根绝对舍不得离开科研第一线,他的学生回忆说:“生病住院之前,老师都没有脱离科研一线。”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
改革开放后,卢永根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在美期间,在探望已经病重的母亲,在美国生活的亲人们竭力说服他留下来,但他,还是选择了回国。
他说:我是中国人,现在的祖国正需要我。

1983年,
卢永根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
一上任他就大刀阔斧改革。
他顶住巨大压力,
破格晋升提拔优秀青年教师,
人事改革力度之大,曾轰动全国!
当时,五个年轻人由助教直接晋升为副教授,
打破了大学里论资排辈的风气。


为了人才,他更不怕得罪人。
评选珠江学者时,
有人认为年轻学者刚回国不够格,
卢永根反问:“从康奈尔大学学成归国,
已是爱国表现,
哪能以回国时间长短论成败?”
这是怎样的魄力和胸襟?

当时回国收入低,
科研条件差,连实验台都是水泥砌的。
为了广纳人才回国,
卢永根就一封封信写给海外学者,
很多学者都被他感动!
这又是怎样的气度与执着?


1994年,《南方日报》刊载了卢永根写给女婿的一封信。信中,他实实在在地写道:真正爱国的青年科学家都应扎根祖国。外国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这更是怎样的谆谆教诲和期盼?
当校长期间,卢永根常把这四句话挂在嘴边: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

在校长任上,
他不坐进口小车,在住房等待遇上不搞特殊。作为专家学者也是如此,他不图虚名不图利。
从2004年开始,不愿当“挂名博导”的他主动停招学生,改为协助自己的学生辈带研究生。正是在那些难以被人看见的日日夜夜,
他为学校长远发展铺就了道路!

签到天数: 29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9: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n_v22ecbd90123174a4996c1c14d4fe78bc0.jpg

“布衣院士”卢永根
虽然已经离开,
可这位伟大的中国大学校长,
用70年的忠诚担当,
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不忘初心,
他一生为国家为民族
毫无保留的奋斗和奉献,
值得我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卢老,一路走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