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娱乐] 天气这么冷,古人是怎么御寒的?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9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12-11 21: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范围的降温和降雪让“冷”这个字霸占了热搜。我们现代人穿着羽绒服,有空调、取暖器、电热毯和暖气来抵御寒冬,那么生活水平较低的古人是靠着什么御寒的?
# f2 T7 O5 {: k7 m' X" g 1.jpeg
8 f& j0 Y0 h  D7 V% ~# c在古代嘛,大家都知道的,贫富差距巨大,御寒的方式也因人而异,穷人家里只能用灶灰取暖,条件稍好些的人家,用泥制的盆盛装烧火做饭的“灶灰”取暖,后来演变成火塘,也叫火炕。北方民居家一般都垒有火炕,内有孔道,在冬季将燃烧的热量引入炕内通道来加温,有的还配备火盆等取暖设施。至今,这种取暖方式在多数北方农村依然延用着。
5 q7 H, l% H6 W' D. s% E# Z  s8 }3 F) c 2.jpeg
' y; O1 ^" d% J火炕是最直接的方法,最大化的利用了燃烧产生的热量,不仅仅可以做饭,还可以御寒,这也是古人的智慧。
  T2 [9 g3 S  H) S, ?1 ?
# I8 o" i- [* L: y  P0 R. C' ?当然这只是在房间里,如果古人要外出,那该怎么办呢 ?
5 x) l% ^  u5 B
- l0 f: }+ O- E先说古代冬装用的衣料。我们如今惯常使用的棉织品,其实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是明朝的事情,在那时以前,贫民主要使用的衣料是麻布,或者其他植物纤维织成的面料。丝织品是属于上层人士或有钱人家的。当然还有我们在电视剧经常看到的古代“皮草”——动物的皮毛了。灰鼠皮、狐狸皮拿来做大氅、披风、帽子,厚实又保暖。$ S5 c: r5 ~' H/ f, a: Y" d9 M
3.jpeg ) w* K: s4 C9 U% B2 X6 y
2 {" p4 F3 F/ K- U: h+ X
黄绢面绵袍 战国来自群组: 51362部队群

签到天数: 9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21: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除了穿的衣服,还有一些保暖的饰品,比如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西汉信期绣面千金绦手套和北朝的玫紫色地刺绣菱格纹手套 :
5 z' s% {- P; E! z; Y, G6 O 4.jpeg 5 [: l; S5 U" z# n) F5 B
西汉信期绣面千金绦手套
9 d. v- @1 Z: r$ f3 u$ y 5.jpeg
, f4 {9 r, e" n8 V, R, o5 Y) k3 w北朝玫紫色地刺绣菱格纹手套9 m% H+ L0 n. g+ e( s; E
) w- ^# M3 S( b( Q  z5 m6 b
4 m- U; Y0 J- B; g; l6 x  n
7 @1 o3 O  k& }+ F/ Q3 h8 L; d0 R
除了这些外出的穿衣和饰品,如果我们坐在家里聊个天手冷怎么办,别担心古人也有自己的暖宝宝:0 j0 P$ E! h( Q% O, D
6.jpeg
4 `$ g+ ^: Z) ^* [6 H+ C; I# y# F$ t2 r8 Y& O- y8 T7 I
手炉这种一般来讲普通人家都能用上,用一个陶土盆,放上炭火就是个简易的手炉了。0 X' \8 _5 G5 F( U9 w

/ d: f  P, W5 j( O; z+ k# s* x我们说了一般人家使用的御寒手段,至于达官贵人和皇室,就不用我们担心了,只要看看御寒手段有多奢华就好了:汉代在宫中设有温室殿,以花椒为泥涂室做保温材料,再挂上锦绣壁毯,设火齐屏风,还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帐,地上铺着西域毛毯。冬天置身其内,自然不会感觉寒冷。以花椒为保温层的方法也被后人效仿,《世说新语》记载,西晋首富石崇便“以椒为泥涂室”,南朝庾信《梦入堂内诗》中也有提到“香壁本泥椒”。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