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的作用有多大?万历援朝之战打得日本人三百年不敢出家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9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2-9 14: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的皇帝与其他朝代的皇帝相比较是最不像皇帝的皇帝,也就造成了明朝出现了东厂、西厂、内行厂和锦衣卫“三厂一卫”的局面。要说三厂一卫首先就不得不提一个部门就是“六扇门”。
看过小说和影视剧《四大名捕》的朋友们一定对六扇门这个机构不陌生,认为它是明朝精英捕快总办事处,但其实六扇门这个机构压根就不存在,只是武侠小说的作者虚构出来的。
1.jpeg
如果要说六扇门是否真是存在,那只能说六扇门指的是三法司衙门的合称。所谓三法司衙门的合称,在明清时期指代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其中刑部立案、都察院审案、大理寺断刑。古代人讲求门当户对,门越多就代表地位越高,于是以六扇大门代表明朝执法机构既是地位的象征,也是有警示作用。
六扇门虽然是三司衙门,但是由于明朝皇帝整天吊儿郎当再加上看谁都像坏人,于是后来三厂一卫出现了。六扇门逐渐变成了一种普通诉讼和判决机构,三厂一卫变成了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殊执法。
2.jpeg
锦衣卫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属于皇帝的私人卫队,不隶属于都督府(其他的卫队都隶属于都督府)。下设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负责本卫内部刑法,北镇抚司专门掌管诏狱,直接凭借皇帝诏令行事,按照品级不同分别穿着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制式武器为绣春刀。
锦衣卫由于直接受命于皇帝,所以办事效率就是高,但是却也高的吓人,其中《明史·刑法志》记载:“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可见锦衣卫还真是做事狠毒。之后朱元璋下令废除锦衣卫,并将内外狱全部移交三法司衙门审理。
3.jpeg
但是锦衣卫也确实功劳不小,战国名将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率大军渡海远征朝鲜,意图占领朝鲜后侵略大明,这时锦衣卫的作用体现出来了,搜集了大量日本军队的情报,为赢取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很大一部分的作用。万历援朝之战打得日本人三百年不敢出家门,同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万历三大征。
4.jpeg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锦衣卫这块招牌重新立起来了,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但是朱棣觉得锦衣卫毕竟在宫外,不好把控,于是设立了一个“东缉事厂”的机构,简称“东厂”,由自己宠信的宦官担任首领。来自群组: 51362部队群

签到天数: 9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14: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厂不仅能监视各大臣,还有监视锦衣卫的权利。简单来说东厂的职能就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开始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5.jpeg
西厂的成立是个偶然事件,1476年,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和“妖道李子龙”事件挤兑得明宪宗整天胡说八道的,认为总有刁民想害朕,于是派宦官汪直挑选锦衣卫搜集所谓的“情报”。汪直也就顺杆子爬,把一些“秘密消息”给了宪宗。之后宪宗组织了新的内廷机构——“西缉事厂”,简称“西厂”。西厂以汪直为提督,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但是西厂由于行事过于狠毒,成立五年后西厂解散。
明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西厂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这里要顺便提一下太监八虎: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由于明武宗十分信任这八名太监于是这八人被称为“八虎”。
6.jpeg
其中西厂与东厂虽然名义上都受刘瑾的指挥,但私下里东厂厂督马永成和西厂厂督谷大用这俩人谁也不服谁。造成的结果就是,刘瑾自己建了一个内行厂,由刘瑾自己管理,职能与东、西两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甚至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刘瑾倒台後,内行厂与西厂亦一同被裁撤。
按照建立的先后顺序来看,其权利的大小应该是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但是实际的权利大小全变成了内行厂>西厂>东厂>锦衣卫,锦衣卫名义上直接受命于皇帝,但到了明中期和明后期变为受命于三厂厂督。锦衣卫成了给三个厂训练特工的银行了,三个厂只要需要人手就从锦衣卫抓壮丁,可怜的锦衣卫混来混去最后的地位竟然还不如太监。
7.jpeg

其实这些也好理解毕竟每个新登基的皇帝对于上一辈留下的特工机构都会不信任,都想用自己的人马来掌控朝政,于是就对自己的势力大肆培养,可是明朝皇帝的不务正业造成了太监掌权,无端造成了明朝的内耗,白白断送了大好河山。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