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观察:军转干部创业成功,靠的是什么?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12-26 20: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webp (1).jpg

 如今的王福波。

 王福波是一名军转干部,8年的军旅生涯,成为他创业创新道路上最厚重的人生底色。他告诫转业复退战友:“干事”不忘军人本色,“成事”不忘社会责任,就能走过任何困难和挫折。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就报道了他的事迹,解读他创业成功的秘诀——

 
  离 队
  年轻连长为何转业
  战友深情回忆,道出了当年秘密
  王福波要转业?
  他军校毕业,22岁就当了连长。1987年决定转业时,正连职务已满4个年头,工作实绩突出,在部队发展前程似锦。许多战友对他的选择表示不解,亲朋好友也觉得可惜。
  人们似乎习惯了王福波的“与众不同”。放弃高考去当兵,是他带给家乡人的第一个惊奇。1979年,王福波作为高中二年级尖子生、班干部,与同学们紧张地备战来年高考时,南部边境发生战事。他决定放弃高考报名参军,在老师同学的不解、叹息和亲朋好友的劝阻声里,毅然决然走进军营。
  许多年过去了,王福波创业成功,成了当地名人。他曾经的战友刘学冉一番深情回忆,道出了当年秘密:“福波之所以离开部队,是想给战友空出提拔副营的位置,早点解决了战友爱人的随军难题。”王福波对此不置可否,只是说:“裁军百万是大事,你不走,我不走,谁走啊?”
  1987年,上个世纪百万大裁军的最后一年,成了王福波人生选择的第一个路口。他遗憾地脱下军装,人生履历从此改写:年轻连长选择转业,为了战友,更为了全局。

签到天数: 1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20: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创 业
  失败不可怕是假的
  难忘那顶草帽、挂篓和旧自行车
  转业回地方,王福波进了菏泽市建委下属单位市政工程处,成了一名旱涝保收的国家干部。上班时间不长,他便在宣传报道、职工文化活动等方面为单位争了光。一时间,领导刮目相看,群众纷纷夸赞:这个军转干部不简单!
  不到一年时间,王福波又一次作出令人意外的选择:停薪留职。他瞒着家人,主动放弃了每月工资130元的“铁饭碗”。
  当地一座服装市场,3块钱批发一件上衣到其他地方零售,价格就能翻一番。王福波悄悄拿出转业安置费节省出来的300元,购进百余件上衣,生意开了张。当天下午,几位顾客拿着衣服找了回来,要求退货。原来,他进货的时候没细看,服装质量有问题。低价处理,结果赔了180元。
  第二天,王福波在小河边发呆,盘算着以后咋办。一位捡破烂的老人见了,误以为他要寻短见,停下来劝说。两人闲谈中,王福波得知捡破烂一天能挣十几块钱,当即打定主意:捡破烂,先养活自己再说。
  他买了一顶草帽、一只挂篓,推起一辆旧自行车,干起了走村串巷捡破烂、收废品的行当。一来二去,乡下的父母知道了,匆忙赶到城里王福波的家,心疼地问儿子:“犯错误啦?公家把你辞啦?”一句问话勾起了王福波的伤心和委屈,他忍不住流泪了:“爹啊娘啊,儿子没犯错误,只是不习惯蹲办公室的清闲日子!”
  给父母、妻子说开了前后原委,王福波一身轻松地走自己认准的路。短短四五年时间,在苏鲁豫皖四省接壤的方圆几百公里,他成了有名的“破烂大王”。
  回忆这段创业经历,王福波难忘那顶草帽、挂篓和旧自行车:“失败不可怕是假的,不被失败吓退才是真的。”当年,改革的春风吹拂齐鲁大地,国家政策允许“停薪留职”。王福波大胆奔向人生第二个路口,造就了创业传奇。

签到天数: 1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20: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创 新
  走向成功有支撑
  “防水大王”变身“棚改高手”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掀起当代中国第二轮解放思想的热潮。“破烂大王”赶上了更大发展的好时候,王福波却悄然转身,投入房屋装饰装修行业。
  果断放弃风头正劲的废品回收,转向完全陌生的领域,并非易事。回忆人生选择的第三个路口,王福波坦承:只看眼前利益做不成大事,城乡居民继温饱问题解决后,大规模建设开发在破题,住房改革在推进,房屋装饰装修行业面临无限商机。
  靠质量和诚信,王福波很快成为行业内外公认的“装修大王”。实践中,他又发现了新的商机:房屋渗漏已成建筑业的通病和顽症。“越是险处越有好风景!”王福波再次向陌生的领域进军,历经3年拼搏攀上又一个巅峰:他探索总结的防水新技术登上全国性防水刊物,被业界公认和推广,王福波成为“中国防水八杰”之一。
  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福波干起了棚户区改造的行当。在他脑海中,棚户区改造费力不讨好,原本不想涉足。可看到一个个烂尾的旧城改造工程,不由得忧心如焚,尽管这项工作费时、费力、费财不讨好,却能给老百姓带来直接利益!“别人不愿意干,我王福波来干!”他创造性地提出“三赢拆迁法”:先保证拆迁居民赢,再保证地方政府赢,最后才考虑企业赢。当时城区一处棚改拆迁中,一名40多岁的妇女提出的条件没满足,坚决不同意拆迁。王福波像亲人一样到家中走访,凡事为她考虑在前,结果“钉子户”居然成了“带头户”。
  “参加一次棚户区改造,结交一批拆迁户朋友!”王福波这句“口头禅”,让他舍弃了不少真金白银,也为他赢得了好口碑。他从“防水大王”变身“棚改高手”,更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心生敬佩:“军转干部的作用发挥好,经济社会建设的难题就会少!”

签到天数: 1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20: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起 飞
  富了以后怎么办
  扛起打造“文化名城”的大旗
  今年,是菏泽籍著名教育家何思源先生诞辰120周年。王福波筹拍的纪录片《何思源》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有人好奇,王福波回答:何思源先生办教育有功,当年又为北平和平解放积极奔走呼号,他“舍己为国”的精神对今天两岸和平发展仍有借鉴和启示。
  作为曾经的军校高材生,王福波特别喜欢读书。捡破烂时,他自费订阅了《再生资源研究》杂志,追踪业界动态,还曾刊登过体会文章;从事棚户区改造后,他利用业余时间编著了《国学精选赏析》,有机会就分发给拆迁户。
  文行天下,德润人心。这几年,王福波一直在思考:富了以后怎么办?他说,这不仅仅是个人面临的问题,全社会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在王福波看来,改革开放前30年,热门的行业在吃、住、行,重点是物质层面;今后30年,要向游(旅游)、养(养生养老)、娱(文化娱乐)转移,重点是文化、精神层面和提高生存、生活质量等新的消费需求。
  基于这个判断,王福波积极而主动地奔向人生选择的第四个路口:自觉扛起打造“文化名城”的大旗。而今,由他主导正在兴建、总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的文化城中,不仅分设牡丹、戏曲、书画、武术“四乡”馆,还要建设100位世界顶级艺术家的个人展馆。令王福波倍感欣慰的是,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这项事业正在起飞。

签到天数: 1205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12-26 20: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08681.com兵网营区环境内
让我们支持楼主,我们共同来盖楼吧!

签到天数: 1205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12-26 20: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贴子,我们顶一下
军旅故事www.81.gs

签到天数: 1205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12-26 21: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新闻由aibing.net爱兵网编辑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