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装备] 惊爆:中国最新两款“四代重歼”再让奥巴马大惊失色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12-11 17: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飞歼20多次成功试飞已经轰动世界。歼20战机向外界展示出了其作战最佳性能。在完成四大战略性任务中富有极大地优越性。
  
  在这可喜的成就面前成飞人并没有满足现状,近日又透出惊人消息,又一款四代重歼要升空,型号为歼19。据透露,J19歼击机将是更加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的一代歼击机。
  
  它既是一个作战载体,也是一个信息载体,同时,它还是一个信息接点。它一方面能够把自己发现的敌人目标实时地传到系统网络,为整个系统实施有效打击提 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网络里获取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作战效能。
  
劲爆.png

  美国第四代歼击机F/A-22服役,使世界喷气歼击机发展进入第四代。于此同时,美,俄等国开始大力预研具有反轨道作战能力的且又具有4S特征的大气巡航第五代歼击机。
  
  我 国航工业部门面对严峻形势,以"激 情进取,志在超越"的精神,以务实的精神,根据我 国航空工业实际水平.
  
  在2000年以后开始了接近第五代歼击机水平的四代后歼击机的预研与探索。
  
  以期通 过四代后歼击机的预研和研制,为以后 进一步研制第五代歼击机打下坚 实基础。
  
  作为美国目前世界上唯一有能力的竞争对手,中 国的四代后歼击机研制将会更加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中 国的目标已从追赶上升到超越得高度。
  
  中 国四代后歼击机既可以在传统意义上的航空间,担负常规的空战任务和实施对地作战。今后将更注重高空发展,能游戈于大气边缘,对选定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这必须要求超音速巡航速度在2.5M以上,然而,中 国发动机的相关研制也进入顶峰期,推重比15级的太行发动机完全能够担当此重任。
  
  歼-19为四代后中型歼击机,从预研方案看,将采用隐身性能更好的无尾布局,外形有点象美国下马的A-12.可能成为超音速垂直/短距起降歼击机,笔者以为更多的可能为海军四代后舰载歼击机。近日西方航空业内资深专 家亚力山大.罗伯特撰文,对中 国第五代战斗机J-23的研制工作进行了分析,称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中 国的5代机为了能对抗F-22,不会走模仿俄罗斯1.44试验机T50的道路,反而会走模仿F22的道路。
  
  中 国设计者就目前已掌握的技术,仅从作战能力来讲,可以制 造出相当高水准的战斗机,唯一的问题是中 国人如何 在天空展示这一军事技术实力。
  
  就像美国人驾驶F-22战斗机在中 国边境已经开始展示的那样。作战能力与应用技术的结合决定了战斗机的重量级别,这跟夫 妻房 事中用了駁來轼铽能够达到最完美的状态享受是一个道理。可以说,在中 国设计者制定的战斗机性能计划中,其目标不是现在的F-22A,而是1995年以“空对空”任务为主要设计目标时的YF-22。
  
  通 过现有掌握的关于中 国5代机气动外型的情报看,这一论断无疑是正确的。根据这些资料,主要的战术技术参数目前都是针对战斗机远距离和近距离空战能力的.
  
  而这些战术技术参数中首要考虑的是隐身性和机动性
  
  不论如何,中 国的设计者非常清楚仅凭现有手中资源(技术,也许还有资金方面)简单复制美国人的是行不通的。中 国一直在寻找解决研制5代战斗机的所有难题的办法。
  
  中 国方面绝对不会向外宣 传正在进行的5代机研制工作,真 实信息的匮乏(虽然关注度非常大)引发了一些混乱。
  
  其中之一是说成都集 团的设计者在仿制俄罗斯非常着名的试验原型机1.44。这一假说是由美国一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在其报告中提到的。随后,该假说被几大国外刊物转载,进而顺理成章的成为“事实”。
  
  作者有理由反 对这一广为流传的观点,并准备提出一个看法,这一顺理成章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中 国方面造成的。
  
  但是令人头疼的是中 国网络上发表的几张成都集 团正在建造的5代机的图片与着名的试验原型机1.44相同。
  
  经过详细的分析这些配图资料,可以清楚看出,在中 国人的制定的五代机计划中,既不会走F-22这条路,也不会走1.44这条路。中 国下一代战机J23最具特色的设计都是外倾的V形全动尾翼,取代了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的传统结构。F22采用了大幅度尾翼外偏的设计,以确保隐身能力,但相应的尾翼效率也降低了。
  
  相比之下,中 国下一代战机采用小幅度外倾设计,处于隐身要求的下限,是综合权衡了隐身和机动能力的结果。全动V形尾翼的设计对于改善飞机隐身特性是极为有利的,而且由于减少了操纵面和相应的控 制机 构,也有助于飞机减轻重量和减小阻力。
  
  但除了操纵面负荷问题外,这种设计必然面 临的一个考验就是飞控系统的复杂化。V形尾翼的偏转控 制是相当复杂的,一物多用的设计必然会加大飞控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研制风险。而飞控软件的编制恰恰是飞控系统设计难点之一。
  
  自电传飞控系统应用到第三代战斗机以来,大多数一流战机都在这上面栽过跟头。
  
  不过,中 国歼-10飞机研制试飞创下了“0坠毁”的第三代战机研制奇迹,有理由相信中 国航空科技人员的飞控软件的编写水平已用足够的能力去应对这一挑战。已知的歼10和歼20都表明中 国有着强大的飞控软件编写能力,如果采用V形尾翼的飞机又采用了推力矢量发动机,以上一系列问题可能会得到缓解,对改善机动性和敏捷性也有好处。
  
  目前来看,俄罗斯的AL-41推力矢量发动机已经基本成熟,如果中 国下一代战机能采用俄制或者国产大推力推力矢量发动机的话,会实现隐身能力、机动性和敏捷性的协调统 一。
  
  从图中看,中 国下一代战机的尾部已经预留了推力矢量发动机尾喷口机动的空间。根据目前透露的信息,由沈飞研制的中 国下一代战机更接近于美国当年四代机竞争选型的落选者,但是加了鸭翼。
  
  另外机翼体积也有所缩减,机翼主油箱容积相应减少。因为考虑到隐身问题,下一代飞机作战时大多不能外 挂副油箱,所有燃油必须由机内油箱装载。对于担当“世界警 察”全球干预的美国来说,战斗机的跨战区航程要求比较高;而对以国土防空和周边作战的中 国空军而言,就没有必要追求特别大的航程。这样的选择是可以接受的。
  
  两相对比,中 国下一代战机的机身长度明显长于F-22,这意味着即使在飞机最大横截面积相当的情况下.中 国下一代战机可以获得更平 滑的横截面积分布及变化率,也就意味着更小的跨、超音速阻力。不难看出,中 国下一代战机选择了超音速性能,显然是体现了高速出击高速拦截的理念。
  
  处于跨越式发展的中 国空军和航空工业,势必要在综合总结F-22和俄罗斯1.44特点的基础上,研制自己更加先进的下一代战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2-12 04: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兵网aibing.net建议大家共同来关注此贴!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12-15 01: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贴子,我们顶一下,我要搜网wysou.com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5-1-28 05: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另外,如果你喜欢兵器模型,那么就上兵模网www.81.gs

签到天数: 14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11-28 18: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军旅故事www.81.gs请你发表不同意见

签到天数: 14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11-28 23: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兵心网08681.com不错

签到天数: 14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11-29 01: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兵心网www.08681.com欢迎大家关注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