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满族风情东陵忒浓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12-8 06: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满族的风情,不由不想起京东125公里外的清东陵来。清东陵陵区包括遵化市马兰峪镇、石门镇、东陵满族乡、汤泉满族乡和蓟县孙各庄满族乡,三乡二镇居住着大约十来万人口。从1664年始建顺治陵接着建康熙陵、孝庄皇后陵、孝东陵、乾隆陵、道光陵(建成后迁西陵)、咸丰陵、慈安陵、慈禧陵、同治陵以及随建的妃子陵、王爷陵、公主陵和陪丧陵共经历了大约三百年。三百年间这里便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满族世界,周围二三十里范围内至今仍沿袭着浓浓的满族习俗,成为品味观赏满族风情的地方。
      这里满族人的习俗是怎么形成而又“保存”至今的呢?这得从建皇帝陵寝说起:凡建一座皇帝陵、皇后陵、妃子陵、王爷陵,就要建八旗兵驻军的营房和其后裔看陵的圈儿,一座皇陵、皇后陵看陵、护陵的人和兵丁少至几百人,多至上千人。东陵埋葬的人越来越多,看陵、护陵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了以满族人和为满族人服务的马兰峪镇和石门镇、马兰关镇(现取消)。在清朝乾嘉年间,加上后龙的管理(后龙包括现兴隆县、平谷、密云、蓟县北部)扩大,以马兰峪为中心不包括近万人的绿营兵居住着的满族人已近五万人。尤其到雍正年间以后,许多亲王显贵大批来东陵守陵,使这个偏僻山野之村繁荣起来,守陵的王公显贵有的住一两年有的甚至一生。雍正皇帝的亲弟弟大将军王允、允以及乾隆的军机大臣傅恒及儿子福长安还有咸丰年间后期的荣禄等都来此守过陵。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也为其父顺治皇帝守过陵,他死后也葬在陵寝西南黄花山脚下。
      因为满族人对祭祀祖先非常重视,所以这一带人吃穿住行用也就颇为考究。就拿膳食来说吧,满族人早晨必须奶子加点心,这就使周边养牛业和果点行非常发达,大八件、小八件、萨其马应有尽有;马兰峪大饽饽应运而生;满族人讲究吃,所以这一带养牛、养猪、养羊、养鸡、养鸭很红火,而且旗人不食自毙的动物,这就形成满族人(也吸收了汉人的饮食文化)八碟八碗,四素四荤、八小炒、煸白肉、熘烙炸,炸鹅脖子、炸烙炸合和炸香椿鱼等菜馔。现在这些东西除东陵御园山庄、作家山庄和马兰峪街上个别饭馆外,已经不多了。
     穿着方面,满族人也是非常讲究的,出门女人一般都是旗袍,旗袍可是展示女人身材的宝贵装饰。而今全国乃至到全世界流行,那可是满族人的贡献。男人穿的坎肩目前也很流行,其他像双脸鞋、补绣、布老虎也都是满族人的独创。现在你在马兰峪的街上偶尔也可遇到这种穿戴的人。
     其实充分展现丧葬的祭祀最为壮观,清朝时每次对皇帝的祭祀都要花费近四十万两白银。祭祀活动一般为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四节,其他还有忌辰、圣诞等祭祀。繁文缛节,名目繁多,耗费惊人。随着清王朝的垮台,各种祭祀活动也就烟消雾散了。
    今年5月6日是康熙皇帝诞辰350周年纪念日,康熙帝的文攻武略,奠定了我国版图,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位61年,审时度势,开创了康乾盛世,是值得称赞的一位皇帝。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