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揭秘] 大明精锐三大营为什么会在土木堡战役之中全军覆没?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9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1-15 07: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土木堡之战使大明精锐全军覆没,为什么会这么惨?
在古代历史上,明朝军事力量那是很强悍的,从朱元璋开始,基本上是压着蒙古打,徐达、蓝玉等几次深入大漠,将蒙古军队打的找不到北。朱棣时代更狠,朱棣7次御驾亲征,蒙古人根本不敢露面,每次都是将他们打残。但是,这个转折点就是土木堡之战。那么土木堡之战到底惨到什么程度?以至于此后百年大明对蒙古无还手之力?
1.jpg
明朝军队在朱元璋的时代,无疑是一支战术得当,敢战而善战,勇气可嘉的劲旅。自朱元璋自立门户起家,到北上攻陷元大都,继而统一全国,明朝军队先后击败了元朝麾下的由蒙古人和汉族人组成的各色军事力量;也在与其他各路大大小小的起义军的角逐中更胜一筹。被后人称道的明初诸名将虽然是居功至伟,但他们麾下的明军才是保障他们战略战术执行力度的根本。
由于地处江淮流域,明初的军队主要由步兵组成,骑兵的数量相比之下很少。然而在面对以骑兵著称的蒙古军队时,明初的军队并没有因为战术机动水平不如骑兵而在战场上显得进退失据。
与传统的认识不同,明初步兵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长枪兵与弓箭手。这样的构成虽然看着简单,在实际作战中却有非常高的效率。明朝军队以每一百人作为一个基础战术单位,这当中就包括了40名长枪手与30名弓箭手,此外还有20名刀盾手负责支援作战。值得一提的是,每支队伍中还包括了10名使用原始火枪的火铳手,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无论是敌军的骑兵还是步兵,明初的步兵都会使用手中的长枪发起势不可挡的冲锋。长枪作为冷兵器时代最适合集体作战的武器被明朝步兵很好的加以利用。
2.jpg

来自群组: 51362部队群

签到天数: 9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07: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三大营被全歼。
  明朝最精锐的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那可是明军的精锐啊。在朱元璋夺取天下,朱棣造反成功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是无敌军队,是明朝军队的核心,因此当时无论装备水平还是军队素质那都是遥遥领先的。
  最牛的是神机营,那可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火器部队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装备了数万只先进的火器,堪称最强军。但是,土木堡之战中,三大营被王振全部带走去打蒙古,最后竟然全军覆没,三大营死光了。光是神机营火器损失就有几万支,以至于后世虽然重建了三大营,但是战斗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王振,明朝蔚州人士,(今河北蔚县),略通经书,满腹经纶,后来又做了教官,但是中举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是太难了些。于是便自阉入宫。史称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王振善于伺察人意。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后,掌司礼监,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皇帝以重典治理。正统七年(1442),太皇太后死,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逐杀正直官员。英宗称他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争相攀附。十四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帝亲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杀(见土木之变)。
3.jpg
第二,六部九卿死绝了。
  当时明英宗在王振带领下御驾亲征,为了显示威风,基本上将朝廷文武大臣都带去了。六部里面,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_、吏部左侍郎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还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翰林院侍读学士张益、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太常寺少卿黄养正等朝廷当时的中流砥柱,主要的大臣,全带去了。
  很不幸的是,全死绝了,最后为何于谦能够振臂一呼,坚持守城。其实也是老大们都死光了,就剩下一些小官了。而于谦的官位还相对高点,这基本上将大明朝廷一锅端了。
4.jpg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怂恿明英宗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_极力劝谏,但明英宗不听。邝_跟随明英宗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时_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
侍讲徐_(即徐有贞)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于谦力主抗战,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_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
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_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立即奔赴顺天府,依次经营筹画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随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签到天数: 9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07: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5.jpg
第三,名将全部被杀。
  在朱棣死后留下来很多的名将,到朱祁镇的时候还都活着,如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瀛等几十位大明能征惯战的名将,全被带上战场。因为王振怕武将夺了功劳,压根没让他们指挥。以至于,蒙古军队来了,将这些名将全给杀了。最可惜的是张辅,那真的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啊,当年越南就是他带人打下来的,重新设立了郡县。张辅那是在马下,混乱中被杀,死的太可惜了。
  此战之后,大明前期培养的精锐名将损失殆尽。由此带来的最严重问题是,大明再也没有精锐的军队和名将可以主动打击蒙古了。从此,对蒙古军队转入彻底的守势,再也没有初期的霸气了,这都是死太监王振的错啊,可以说这一战影响了大明之后的200年颓废。
首先,从一方面来说,也先确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由他统帅的瓦剌军队的战斗力确实十分强劲。而且,在大漠,蒙古人已经度过了几十年了,他们被中原地区的纸醉金迷所磨去的野性和干劲,也在大漠的风霜和艰苦中恢复了,所以此时的瓦剌军队有昔日成吉思汗手下的蒙古铁骑的风范。
6.jpg

然后是明朝方面,虽然说,这时候的军队和朱元璋和朱棣时期横扫大漠的军队是同一支,但是由于朱元璋定下的军户制度,战斗力虽然还有,但已经不如他们的先辈了。
然后,由于明英宗实在是太年轻,又过于相信王振那个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又没有什么能力的太监秀才,将指挥的大权全部都交给王振了。然后,王振带着五十万大军先去自己家乡富贵还乡一会儿。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碰上这么一个宛如智障的指挥官,明朝大军就算是全盛时期也难以打胜战,何况这个时候。
然后两支军队碰面,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仅仅只是战败,不会这么掺,但是逃跑时由于王振的指挥,导致整个明军乱做一团,毫无章法,败中加败。
所以,于明而言,土木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千古功绩毁于一人。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