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迎来劳动力紧缺时代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12-11 23: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webp.jpg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19日举行的“2016年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年会”上预计,2016年劳动年龄人口继续下降,近5年累计减少的数量约为2000万,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导致人工成本上升、产业转移和技术替代劳动成为未来的趋势。

而经济学家王福重曾说,在2013年到2015年之间,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完全消失。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劳动力紧缺的时代,而这种“紧缺”在劳动力素质尚未全面提升之前又显得尤为突出。

编辑/兵心网   撰文/王福重

对中国来说,经济增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任何未来。

经济靠什么增长?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从总需求角度,经济增长有四个驱动力量:家庭部门的消费、私人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净出口(出口减进口),也有人把政府购买在消费和投资间分解,简化成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如果从总供给角度,经济增长的要素则是:自然资源、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技术进步。



改革30多年来,中国经济平均增速接近10%(以GDP衡量),是全球大经济体中增速最快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促进了资源更有效率地配置。从上述四个供给要素看,中国的自然资源绝对量充沛,但是,如果从结构看并无优势,以能源结构来看,中国主要以煤炭为主,煤炭储量世界第一,但是原油等优质能源(比如飞机就不能烧煤只能用油)则相对不足。如果从人均资源看,更是排在下游,比如人均耕地。这些年来,经济增长还造成了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资源的严重浪费,比如稀土的贱卖。

中国是资本稀缺的国家,诸多大型工程设备、关键技术包括软件和硬件都依赖进口至于技术进步,30年来,我们在若干领域有些进步,比如航天、超级杂交稻,但是,这些技术并不是新的,而是发达国家几十年前的旧技术。因为中国向来只重视技术,而对科学研究严重忽略,所以,这30多年我们没有取得什么重大的科学进步,重大技术进展基本是空白。相反,我们差不多是亦步亦趋地模仿先进的技术,甚至“山寨”,如在IT领域,就是如此。

那么,我们这么多年的巨大进步,从供给角度是如何取得的呢?说得简单点就是人多。人力资本是在人这个要素上的投入,以及人的数量和素质的综合。可以说,中国每个企事业单位花在吃喝上的钱,远远多过在职工学习和培训上的花费。中国虽然是人口第一大国,但是,平均受教育水平、职业技能、纪律性都比较低下。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人力资本,而具体说,又主要靠的是人口的数量多。这就是“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是指全部人口中年轻劳动力占比较大,抚养率低,即多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所以,不必积累很多的养老性储蓄,而可以将收入用于投资和即期消费,从而更快促进经济增长和人群福利提升。最近30多年,正是中国人口红利最丰厚的时期。

随着承包制的推广、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一般估计,中国农村共有3亿剩余劳动力,到2010年,已经有至少2.5亿人转移出来。

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支柱是制造业,中国主要的经济增长极,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都是制造业发达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就是利用国外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先进技术和资金进行委托加工,比如富士康就是这个模式。当城市的大门敞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这些地区,为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鲜的血液。

以GDP总量衡量,广东已经连续多年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与北京、上海相比,并无科技创新优势,它的优越之处是毗邻港澳,吸引了大量投资。但是,资金必须与劳动力结合才能创造价值。广东不但是经济第一大省,同时还是人口第一大省,是中国唯一一个人口过亿的省级区域。这绝不是巧合。广东率先对外开放,吸引了全国各地最多的年轻劳动力进入,有一句流行语叫“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所谓中国的世界工厂,主要是指广东。如果不是劳动力的大量净流入,广东经济不可能创造奇迹,中国经济也不会创造奇迹,经济总量先后超越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被认为是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地区,真正因为技术进步造成的经济增长也并不明显,很多高新技术产业只是有一个高新技术的外壳,支撑它们的仍然是劳动力,特别是学历不高、技能一般的普通工人。比如著名的联想集团公司是高科技公司,但是,产品是劳动密集型的,主要的员工并非大学生,而是外来的打工仔。

签到天数: 30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640.webp.jpg



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过了最高峰,多数研究者认为,在2013年到2015年之间,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完全消失。人口红利消失意味着抚养率上升、投资减少、增长后劲渐趋疲乏。基本依靠人力资源支撑的中国经济增长失去了人口红利,将是致命的打击,除非发生缘于中国的重大技术创新和革命。当然,祸不单行,在人口红利消失的同时,加入WTO带来的红利也趋于消失,这个时候,保持人口的适度增长而不是继续控制,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可以观察到的一个事实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放缓,一般地说,当经济下降时,失业率会上升。但是,中国的失业率基本没有变化,始终保持在4%左右。而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的用工荒现象却一直存在。因此,广东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前领导,2011年率先向中央提出,在广东放开二胎的试点,只要夫妻双方之一是独生子女的,就可以生二胎。同时,大城市的餐饮、家政服务、快递、建筑工人的工资近几年持续攀升,这说明中国的剩余劳动力,特别是40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已经不多。农村能转移出来的已经转移完毕,有人估计,中国农村最多还有2000万左右的剩余劳动力,这接近于匮乏的状态。

过去的30多年,总是说中国是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供给几乎是无限弹性的,物以稀为贵,以多为贱,所以,劳动力价格低廉。这个观念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所有人都不会想到,中国这个人口第一大国,这个传统上的农民国家,春运如打仗的国度,居然有一天也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困境。

是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一天终会到来,这一天已经到来。这是两股力量叠加的结果:一方面,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自然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GDP第二的经济体跟第六的经济体,需要的劳动力不可同日而语;另一方面,计划生育的长期实施导致的人口增速急速放缓,终于导致劳动力缺口的出现。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个说法已经过时,中国到了劳动力供应相对紧缺的时代。



兵心网节选自《公平中国》,有删减。东方出版社。
兵心网关于作者介绍:王福重
著名学者、经济学家。199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主要研究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经济学和公共财政。

现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2005年以来),并且担任《上海证券报》等媒体专栏作家,是CCTV、上海第一财经、广东卫视、凤凰卫视等电视台财经节目的特约评论嘉宾。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专著、译著10余部。

签到天数: 1221 天

连续签到: 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12-11 23: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军旅故事www.81.gs请你发表不同意见

签到天数: 1221 天

连续签到: 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12-11 23: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兵心网08681.com不错

签到天数: 1221 天

连续签到: 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12-12 00: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新闻由aibing.net爱兵网编辑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