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专家观点] 彭光谦认为中国是块唐僧肉 很多国家都想咬一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3-19 20: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兵网消息,原题:彭光谦:三论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不是战略保险期(一)

  所谓机遇,就是通常不可多得的较为有利时机和态势。战略机遇,一般是指具有全局性影响的有利时机与有利态势。对一个国家而言,战略机遇,就是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环境与条件。就当代中国而言,就是有利于中国集中精力,稳定地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外环境与主客观条件。

  战略机遇的出现并不是主观向往的结果,而是客观条件与主观认识的有机结合,是对变化中的客观世界科学精准的认识、判断与把握。例如,有人把战略机遇期看成是战略保险期,误以为进入战略机遇期就万事大吉了,就可以安安稳稳搞建设了。也有人认为,为了保住难得的战略机遇,维稳与维权,维稳是第一位的,对于国家主权、安全等核心利益受到的挑战要尽量委曲求全,能忍则忍,能让则让,千万不要让战略机遇期跑了。也有人看到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周边风云急剧变幻,就认为我国战略机遇行将结束。对这些问题到底应该怎么看?这些既涉及对客观环境的准确判断,也涉及正确的战略机遇观。为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对战略机遇应当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至少要把握战略机遇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一是战略机遇的动态性与相对性。战略机遇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一定阶段、一定条件下出现的相对状态,而不是长期静止地停留在一个地方的绝对状态。不是静静摆在桌上的红苹果,任何时候,只要一伸手就可得到的东西。战略机遇虽然较一般机遇相对长些,,但就历史长河而言,仍然稍纵即逝。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1793年,英王特使马嘎尔尼率领包括园艺师、军事家及各种科技专家百余人,携带600箱包括天象仪、地球仪、反射望远镜、榴弹炮、大型战船模型等反映英国以至欧洲工业革命成果的礼品,来到中国,要求与中华帝国互派使节,谈判与签订两国贸易协议。然而陶醉于天朝大国,赫赫武功的乾隆皇帝,以天朝大国无所不有,不需要西夷的“奇技淫巧”,拒绝了英使和平通商的要求,失去了一次与西方世界和工业文明近距离接触的机会。48年后,英国最终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20: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是战略机遇的开放性与公平性。机遇不偏袒任何人,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机遇青睐思想敏锐勇敢果决者,而与思想迟钝消极无为者无缘。例如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等,对中国发展是机遇,对其他国家发展也同样是机遇,关键在于谁更善于把握和利用。谁抢占先机,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谁反应迟钝,谁就必然陷入被动。

  三是战略机遇与挑战的共生性。机遇与挑战往往是一个铜钱的两面,总是同时存在,相伴而生的。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没有纯粹而无挑战的机遇,也没有纯粹而无机遇的挑战。把握机遇不是刻意回避矛盾,回避挑战。有时候机遇就藏在挑战后面,就看你敢不敢于迎接挑战。你正视危机,直面挑战,机遇就站到了你的面前。朝鲜战争是新中国建国之初遇到的一场关乎国家命运与安危的严峻挑战。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冷静分析国际、国内战略形势的基础上,以彻底的大无畏精神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的气魄与胆略,果断决策,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迎战16国干涉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有利于经济建设的相对和平环境。这是化挑战为机遇的典范。相反,如果机遇摆在你的面前而你不知珍惜,反而盲目乐观,掉以轻心,贻误时机,再好的机遇也有可能最终成为泡影,甚至演变成危机。

  四是把握机遇的主观能动性。机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任何人的恩赐。机遇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一种现实性。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去把握,去利用。只有把握,机遇才成其为机遇。不把握利用,机遇就只是一种虚拟的幻象,就没有实际意义。上个世纪60、7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全球流动,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当时的中国却陷入十年动乱,丧失了宝贵的十年,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几乎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教训是深刻的。

  彭光谦:三论战略机遇期——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提前终结了吗?(二)

  世纪之初,我们党综观全局,高屋建瓴,作出了“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判断。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我国安全环境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强权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以我为战略对手,调整军事战略部署,我面临的外部战略压力明显上升。

  在此大气候下 ,日本右翼势力乘机而起,以钓鱼岛为突破口,对我发难,力图颠覆战后体制,加速推进军国化,以建立日本主导下的大东亚秩序,对我的牵制日增。菲、越在海洋权益上也不甘寂寞,一哄而上,与我无理纠缠,对我造成越来越多的干扰。一时间我周边乌云集聚,波涛翻滚。有人悲观地认为,我二十年战略机遇期有可能因此而提前结束。对这种认识我们并不认同。近年来,尽管我国安全环境趋于复杂,挑战趋于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多,但支持我国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的基本要素依然存在,有的还有所发展。只要我们妥为因应,不犯大的错误,今后较长时期内仍可能拥有能够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

  就时代的大趋势来讲,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将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世界多极化将对两极格局解体后,特殊情况下的单极霸权形成越来越大的制约,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社会信息化正在以信息为载体第一次把全球真正构建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网络体系。在命运紧密相连的地球村内,任何人在挑战当代国际秩序的时候,他不能不考虑他实际上也同时损害着自身利益。这种利益的相互依存性,使我们所处的整体国际环境,不会轻易被颠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20: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我外部挑战而言,美国是唯一具有影响我国战略机遇期的实力,且相互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的国家。美国对中国实行战略围堵政策,容易造成双方的摩擦与冲突。但是,另一方面,中美没有领土纠纷,没有历史积怨,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在经济上和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离不开中国的合作。美国虽然具有毁灭中国乃至世界的军事实力,但在中美不对称性军事平衡面前,美国并不能确保自己在攻击中国时,避免中国战略反击所造成的难以承受的灾难性后果。因此,中美走向全面摊牌的可能性仍然较小。

  美国实行战略重心东移,既有牵制中国的一面,也有维系亚太地区主导地位,防止被边缘化的一面。而且美国深陷经济危机和西亚北非等地区泥潭,短期内难以脱身,要全力压向中国,谈何容易?至于一些中小国家乘火打劫,对我多有袭扰,但这些国家“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难以与中国真正切割,而且不具备扰乱我战略机遇期的实力。即使最近声称决不做“二流大国”的日本,由于其战略空间狭小,战略资源缺乏,至今不能对其侵略历史深刻反省,充其量只是二流、三流角色。

  日夜图谋摆脱宪法约束,获得开战权的“自卫队”也不过是一支美日安保体系下的依附型、支援型和战役战术型军事力量,与独立自主的战略型中国军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日本重温甲午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旧梦的机会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我国保持较长时期战略全局的相对稳定还是可能的。

  就未来走向而言,美国连年对外扩张征战,透支了国力,诱发了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内在矛盾。虽然美国的霸权不会很快衰落,但盛年难再,业已呈现出多疑、不自信等霸权更年期的典型特征。中国虽然也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同时面临深化改革,整顿吏治,清除腐败,改善民生等艰巨任务,但毕竟中国处于青春期,上升期。

  中国面临的烦恼是成长中的烦恼,中国面临的压力是前进中的压力。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速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国力和国防实力,增强了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而且,中国的发展势头远未停止,中国领导集体的顺利交接,是中国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证,中国规模巨大的内需市场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世界金融危机在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的同时,也给中国充裕的资金提供了走出去的巨大空间。

  如果说,建国之初,西方没能将新中国掐死在摇篮中,那么现在中国已成长为膀阔腰圆阳光灿烂的青少年,除非中国自己垮台,外部势力要扼杀拥有五千年文明,近千万平方公里国土,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正在阔步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其成功率等于零。

  这些都是我国未来继续拥有较长时间战略机遇期的重要依据。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紧紧把握住。

  彭光谦:三论战略机遇期——维护战略机遇期不等于消极避战(三)

  有人说,维护战略机遇期的前提是不发生战争,至少是不发生大的战争。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就我们的主观愿望、国家战略利益和战略优先选项而言,我们当然希望永远不要发生战争,不管是大战小战永远不要发生。我们有一个长期的和平稳定环境,集中精力、集中资源,一心一意,安安稳稳过日子该多好!

  问题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20: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想要战争,但战争发生不发生并不完全以我们的意愿为转移。你不惹人,别人偏要惹你。你想和平发展,人家看着心里不舒服,就是要拆你的台。中国这块唐僧肉,延年益寿,谁都想吃一口。近代中国所有与外国的战争几乎都是被迫的,都是外部势力强加给中国头上的。曾经两次对中国发展机遇造成重大冲击的甲午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难道不是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本性的必然结果,而是中国的选择吗?

  我们不想要战争,但不能以牺牲国家安全与主权等核心利益为代价。对中国而言,所谓战略机遇,是国家得以和平发展的机遇,是国家正当权益和民族尊严得以保障与实现的机遇,这是机遇的价值所在。否则,机遇是没有意义的。中国渴望和平,热爱和平,竭诚希望与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和平友好相处。但这种相处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任何时候,决不拿民族尊严作交易,拿国家主权换和平。决不为一时的虚假和平而出卖国家利益,丧权辱国,苟且偷生。这是和平的真谛,是中国的最高原则,是中华民族的气节所在。

  善良的人们想避免战争没错,关键在于怎样才能避免战争?卑躬屈膝,烧香磕头,妥协投降,乞求别人的善心和恩赐阻止不了战争。迄今为止的中外历史,还没有看到用眼泪换来和平的先例。在当今强权政治依然横行,拳头依然是国际政治的主要发言人的世界,任何怯懦和眼泪都无济于事。在外部强权和恶势力面前,下跪求饶,只会使他们更加狰狞,更加嚣张,更加得寸进尺。唯一最有效的办法是针锋相对,拿起武器,把命运紧紧掌握在自己手里。军事辩证法告诉我们,不要战争,就必须准备战争;不要枪杆子,就必须拿起枪杆子。以实力求和平,以备战求避战。

  正如《孙子兵法》强调的“勿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勿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不是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是依靠自己的充分准备,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只有充分准备才能掌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准备越充分,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始终把和平的基点放在自己强大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上,放在不断壮大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上,以实力求和平,以实力保发展,以实力争机遇,以实力卫国权。

  如果穷尽一切和平的努力,战争仍然不可避免,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奋起应战,力争以小战防止中战,以中战防止大战,坚决果敢粉碎一切强权和邪恶势力的战争挑衅,以鲜血和生命去争取和平与捍卫和平。当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固然出自日本军国主义贪婪与凶残本质,但中国当局一度执行的不抵抗政策是不是客观上也助长了日寇的气焰与野心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朝鲜战场上,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奋战,阻止了麦克阿瑟试图越过鸭绿江,将战火扩大到中国境内的阴谋;正是在朝鲜战场上的浴血较量,显示了中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意志,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国格的起码尊重,换来了中美两国两军关系60年的相对稳定。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争取和平的愿望是真诚的,我们维护和平的意志也是坚定不移的。我们无事不惹事,但有事也决不怕事。越怕鬼就越有鬼。你越忍让,别人越认为你软弱可欺。战争并不因为我们不喜欢它就远离我们。战争从未退出历史舞台。战争手段也从未排除在维护和平、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维护战略机遇期的战略选择之外。

  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与物质准备,迫不得已时,用正义的战争反击非正义的战争。只要不发生全面的毁灭性战争,不但动摇不了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反而有助于维护战略机遇期。即使是全面的毁灭性战争,也不取决于我们,不是我们单方面能控制得了的,一旦发生,也只能横下一条心,打完再建设。但至少目前还看不到这种可能性。

  我们不想要战争,但战争发生不发生并不完全以我们的意愿为转移。你不惹人,别人偏要惹你。你想和平发展,人家看着心里不舒服,就是要拆你的台。中国这块唐僧肉,延年益寿,谁都想吃一口。近代中国所有与外国的战争几乎都是被迫的,都是外部势力强加给中国头上的。曾经两次对中国发展机遇造成重大冲击的甲午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难道不是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本性的必然结果,而是中国的选择吗?

  我们不想要战争,但不能以牺牲国家安全与主权等核心利益为代价。对中国而言,所谓战略机遇,是国家得以和平发展的机遇,是国家正当权益和民族尊严得以保障与实现的机遇,这是机遇的价值所在。否则,机遇是没有意义的。中国渴望和平,热爱和平,竭诚希望与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和平友好相处。但这种相处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任何时候,决不拿民族尊严作交易,拿国家主权换和平。决不为一时的虚假和平而出卖国家利益,丧权辱国,苟且偷生。这是和平的真谛,是中国的最高原则,是中华民族的气节所在。

  善良的人们想避免战争没错,关键在于怎样才能避免战争?卑躬屈膝,烧香磕头,妥协投降,乞求别人的善心和恩赐阻止不了战争。迄今为止的中外历史,还没有看到用眼泪换来和平的先例。在当今强权政治依然横行,拳头依然是国际政治的主要发言人的世界,任何怯懦和眼泪都无济于事。在外部强权和恶势力面前,下跪求饶,只会使他们更加狰狞,更加嚣张,更加得寸进尺。唯一最有效的办法是针锋相对,拿起武器,把命运紧紧掌握在自己手里。军事辩证法告诉我们,不要战争,就必须准备战争;不要枪杆子,就必须拿起枪杆子。以实力求和平,以备战求避战。

  正如《孙子兵法》强调的“勿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勿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不是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是依靠自己的充分准备,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只有充分准备才能掌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准备越充分,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始终把和平的基点放在自己强大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上,放在不断壮大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上,以实力求和平,以实力保发展,以实力争机遇,以实力卫国权。

  如果穷尽一切和平的努力,战争仍然不可避免,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奋起应战,力争以小战防止中战,以中战防止大战,坚决果敢粉碎一切强权和邪恶势力的战争挑衅,以鲜血和生命去争取和平与捍卫和平。当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固然出自日本军国主义贪婪与凶残本质,但中国当局一度执行的不抵抗政策是不是客观上也助长了日寇的气焰与野心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朝鲜战场上,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奋战,阻止了麦克阿瑟试图越过鸭绿江,将战火扩大到中国境内的阴谋;正是在朝鲜战场上的浴血较量,显示了中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意志,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国格的起码尊重,换来了中美两国两军关系60年的相对稳定。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争取和平的愿望是真诚的,我们维护和平的意志也是坚定不移的。我们无事不惹事,但有事也决不怕事。越怕鬼就越有鬼。你越忍让,别人越认为你软弱可欺。战争并不因为我们不喜欢它就远离我们。战争从未退出历史舞台。战争手段也从未排除在维护和平、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维护战略机遇期的战略选择之外。

  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与物质准备,迫不得已时,用正义的战争反击非正义的战争。只要不发生全面的毁灭性战争,不但动摇不了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反而有助于维护战略机遇期。即使是全面的毁灭性战争,也不取决于我们,不是我们单方面能控制得了的,一旦发生,也只能横下一条心,打完再建设。但至少目前还看不到这种可能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8-8 09: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中~~~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8-8 13: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贴子,我们顶一下,我要搜网wysou.com

签到天数: 14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8-18 00: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兵网aibing.net建议大家共同来关注此贴!

签到天数: 14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12-21 19: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兵心网www.08681.com欢迎大家关注

签到天数: 14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12-21 19: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好的军旅故事,八一故事网www.81.gs不错

签到天数: 14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12-28 23: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兵心网08681.com不错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