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常识] 新冠“环境传人” 风险究竟有多大?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分享到:
发表于 2020-12-20 21: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钟南山在公开场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的新课题。环境传人指的是什么?如何实现?当下应当如何防控?0 l8 }1 Y, O: V

& a# y$ ~% t8 R1 L0 X编辑:兵心网健康频道
: \0 V4 A# W9 V, g! q& h8 i5 g' \
% F! b4 g1 X9 S, [* f  w2 f  [! k来源:新京报记者 戴轩
+ a' K2 X0 u% P3 O% T
( t* M6 J: |3 [) L3 t: v! S- J0 Q; N近期,国内多地相继出现散发疫情,除了报告新增病例外,不少进口冷链食品或外包装表面也检出核酸阳性。今天(12月19日),钟南山在公开场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的新课题。环境传人指的是什么?如何实现?当下应当如何防控?新京报记者连线了我国参与一线防控的流行病领域专家,对此进行释疑。
6 w% }) e& {" F3 u1 d! S3 y1 I' D2 m& x
━━━━━( _: o/ Q" l/ I

$ T; r% Y  Y5 f4 m! c* Q5 R追问1:“环境传人”具体指什么?. E: b- `5 E" e" ~8 V
3 p2 Y7 P/ ~% |
国家感染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蒋荣猛介绍,“环境传人”并不是新冠病毒新的传播途径,本质上就是物传人。只要感染者污染了周边的环境、物品,健康人接触后就可能被传染。2 _5 d' J% I. A4 l2 U8 i

+ w0 C' `, H7 _4 r& T四川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流行病学教授栾荣生表示,在既往的呼吸道疾病中,既存在物传人,也存在人传人,其中人传人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健康人群与患者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吸入飞沫,从而感染病毒。; z* R: _- i% r1 z' c' L4 Y$ s

$ h2 V2 L, ]4 q4 H2 _  w* U物传人的风险较小。其传播途径是,患者排出带有活病毒的飞沫、排泄物,污染了周围环境、物品,健康人触碰到这些物表的病毒后,触摸自己的口、鼻、眼,从而感染。5 _# D$ f  D5 u2 c! J* Z% o

, ]' ^; n3 n2 O; v记者了解到,我国科研团队曾证实新冠病毒可气溶胶传播,并从患者使用过的卫生间空气里发现了新冠病毒。相比飞沫大颗粒,气溶胶体积更小,容易漂浮和停留在空间中,传播距离也更广。栾荣生表示,气溶胶传播往往是在特殊的、较封闭的空间中产生,如医院,并不是开放的公共场所中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签到天数: 3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21: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
  n3 c2 ~0 W. W$ H+ u/ V% V$ g& U6 \  H) f
追问2:“环境传人”对防控形势有何影响?
( i# i5 M; c3 z6 R* y
; }5 r5 [' @5 J) i蒋荣猛分析,之所以点出环境传人的问题,是由于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而对感染源的追溯并未完全明确,因此考虑到环境带来的风险。此外,世界范围疫情的蔓延,也给我国疫情防控带来压力。2 o1 a0 ?! V- X  j$ W6 n

5 q! o, d$ Y. X; T0 m栾荣生介绍,既往的传染病防控关注的环境传人,主要是近距离,如某一地区出现病例后,该病例接触过的周围环境,如住所、医院病房等。记者从北京疾控部门工作人员了解到,发现新增病例后,会对其居住环境进行核酸检测与后续的消杀。而当下,更值得注意的则是远程传播。
# l$ o  t, R. x8 H3 t3 K( F  i/ m4 E6 U
“进口物品数量太大,种类繁多,监测和消毒很难全部覆盖,防控起来比较麻烦。”蒋荣猛表示,我国当前疫情较为稳定,没有大规模的本土疫情,新冠病毒在境内的传播基本被阻断。但世界范围内疫情仍在流行,由于感染者群体庞大,很多人放弃了核酸检测,继续在社会上流动、工作,进口物品也因此被感染者污染。秋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季,让新冠病毒的传播更加容易。0 v$ c' X$ a; `8 _4 ~5 @

* X3 ]  `, ~3 G  P" ]+ G在全球经济贸易频繁的背景下,人员和货物的往来仍在继续。人员的管控相对清晰,物品则漂洋过海,病毒可能在冷链低温环境下存活、抵达国内。当国内工人接触物表病毒时,就可能被感染。
* a, w( I5 Q: R+ m0 K
- v& ~: n6 z* ?/ b; M  q; {栾荣生介绍,我国既往从外包装上分离出活病毒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物传人的传播风险的确存在。此外,我国边境线漫长,陆路输入的防控也相对困难。/ F5 q6 C0 j6 A* c! T

8 B  c9 g- E( B; D“并不是说环境传人的风险很大。实际上,现在从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上检出阳性的概率非常低。但防人相对容易,防物相对困难一些。”栾荣生说,从目前国内出现的病例来看,与进口货物相关的传播,多发生在冷链工人等特定职业,并不是物品进入市场后,在普通市民中造成流行。

签到天数: 3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21: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
0 @2 g3 N5 q4 a! [& Z  L1 z6 J5 n: N' y& C, o  x
追问3:如何应对这一新挑战?$ L4 [2 H& w6 o0 p. w, r

& F& f4 V9 O' F& l" l栾荣生认为,应对“环境传人”,首先应从关口检疫入手。当进口冷链货物入境,海关和市场监管局要作为主管部门把好关,检疫、消毒,对于多次查出阳性的进口冷链货物,应当有熔断机制,不再进口。& ]1 a, S, ?1 A4 g, Q6 ~: R
9 y- Y1 m$ C2 v: s( b0 l
记者了解到,10月以来,我国已多次就冷链食品防控出台规定。
  ^9 }. {, o* y, ?
  y6 [# D* i4 F' @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建立和完善由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和企业级平台组成的冷链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实现重点冷链食品从海关进口查验到贮存分销、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全链条信息化追溯。3 y. F/ V4 @$ q7 N
( e+ h/ k) a* ]& r9 c; p
《关于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则提出,海关部门应当负责按规定开展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监测检测,组织指导进口冷链食品进口商、海关查验场所经营单位做好口岸环节被抽中的进口冷链食品集装箱内壁和货物外包装的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工作等。/ Y5 s0 Q+ \, P! ]! T! I: o/ h: L# y/ r
/ A, A$ I  R! h* J% s9 r( o
他还提到,疫苗是和疫情赛跑的有效手段。随着新冠疫苗在美国、英国开打,随之传来的不良反应报道引发公众对安全性的担忧。他表示,大部分不良反应是轻微的、一过性的,比较严重的个例还不能断定与疫苗有直接关系,其发生率和平常人群的发生率差不多,可能不打疫苗也会发生。一旦疫苗普及,免疫屏障建立,疫情传播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8 j; h; Y* @; u, `
0 H! t' C" g0 \- z蒋荣猛则认为,普通市民不必太过焦虑。病毒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在与病毒共存中延续。面对新冠,重要的是保护好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现有的自我防护手段,如戴口罩、手卫生、勤洗手、减少聚集等,就能以低成本取得很好的效果。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